《長恨歌》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古詩,它表達了唐玄宗對楊玉環深深的思戀之情。在古代,每位皇帝都被眾多美麗的女性所圍繞,宮廷中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如星辰般璀璨,女性的美貌對皇帝來說似乎司空見慣,但卻總有一些令皇帝為之傾倒的絕世佳人。
楊玉環因其美貌和魅力而被譽為古代四大美人之首,那麼楊玉環,究竟哪里吸引到了楊玉環?
楊玉環,一個驚艷四座的絕世美女,她究竟有何魅力,能讓身為天子的唐玄宗迷戀不已,甚至不惜與自己的兒子反目,將她納為寵妃?
那一年,楊玉環才華橫溢的女子已經嫁給了唐玄宗的第四子李瑁為妻。李瑁對楊玉環深深傾倒,別的女人再美貌,在他眼中也無光。因為楊玉環不僅具備近乎完美的姿色,還怡靜溫婉,溫柔體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她從不插手朝政,只知默默陪伴丈夫左右。
然而,好景不長。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去世,李瑁帶著楊玉環前去奔喪。這一去,竟然成就了一段悲劇。
當唐玄宗在喪儀上初識楊玉環時,立刻如癡如醉,再也移不開視線。他感覺整個世界都靜止了,耳邊只剩自己越跳越快的心跳聲。楊玉環身姿婀娜,氣質高雅,美貌無雙,看著她,唐玄宗只覺得她是這塵世間的仙女。
自此,唐玄宗便沒心沒肺地愛上了楊玉環,認定非她不娶。為了得到楊玉環,他甚至可以犯下奪取兒媳的大罪。
當時正值唐玄宗中年,他經歷了太多權謀諂媚和妃嬪爭寵后,早已對人世間的紅塵沒有了新鮮感。可一見到楊玉環,他整個心都被觸動了。楊玉環給他帶來的震撼之大,猶如崩塌的群山掀起的驚濤駭浪,席卷全身上下每一根神經。
唐玄宗此前并不知道李瑁已有這麼出色的夫人。他甚至有些嫉妒自己的兒子擁有如此完美無瑕的伴侶。
楊玉環的出現在唐玄宗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再也收不住自己洶涌澎湃的愛意。眼前這個神仙般的女子必須屬于自己,這個念頭如同毒癮般折磨著唐玄宗,讓他夜以繼日地牽掛著楊玉環的音容笑貌。
為了贏得楊玉環,唐玄宗可以排除一切障礙。他明知這會讓他和李瑁反目,甚至為此不顧臣民們的非議。只要能獲得楊玉環,其他都不再重要。楊玉環對唐玄宗來說,是給他枯竭多年的生命帶來甘霖的精靈,也是他這一生最璀璨奪目的絢爛風光。
楊玉環嫁給李瑁已有數年,兩人感情深厚。她對丈夫極為敬重,從不違逆他的意思。唐玄宗覬覦她,這對楊玉環而言是莫大的背德和恥辱。
但面對權勢滔天的皇帝,楊玉環無力反抗。唐玄宗先是設計讓她在道觀出家,又命她還俗,直接將她納入后宮,封為貴妃。
楊玉環心如死灰,她再也回不到從前快樂溫馨的家庭。因為她的緣故,李瑁和唐玄宗父子反目成仇,朝野為之嘩然。
楊玉環不敢再想自己的丈夫,只能努力適應新的生活。她天資聰穎,很快便成為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唐玄宗待她如珍寶,眼中只有她一個。
楊玉環也不得不承認,皇上為人溫和仁厚,并不強取豪奪,對她一往情深,言聽計從。她心中對他也升起幾分感激之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楊玉環已和唐玄宗相濡以沫數年。這天,太監通報武皇后求見。楊玉環吃了一驚,武皇后正是李瑁的妻子。
武皇后垂淚哀求楊玉環,讓她離開皇宮,還李瑁清白。她說,李瑁日夜牽掛,已經被皇上冷落到邊疆去了。
楊玉環聽后,心亂如麻,淚水奪眶而出。她知道唐玄宗決不會放自己離開,見武皇后于事無補,只能紅著眼睛請她離開。
那晚,楊玉環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她明白自己和唐玄宗的關系已經回不到正軌,但提起李瑁,心中仍是歉疚。
楊玉環還記得自己新婚之夜的情景。那時的李瑁英俊瀟灑,溫言細語地哄她入睡。如今她成為父親最寵愛的女人,她和李瑁卻形同陌路。想起那個曾經深愛自己的男子,楊玉環淚水滂沱。
她知道自己已經無力挽回這段感情。她和李瑁就像兩條原本靜靜流淌的小河,卻因她的一時沖動而匯入了洶涌的大江大海,再也回不到從前。楊玉環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絕望。面對武皇后哀痛的控訴,她的內心充滿了自責和懊悔。
她明白唐玄宗為了自己已經犯下了無法彌補的錯誤,天下的非議也隨之而來。如果時間能倒流,她一定會在最初就婉言謝絕,哪怕冒犯了皇上的威嚴。然而一切已經太遲,她此生都將活在被道德譴責的陰影下。這比任何刑罰都叫楊玉環痛苦不堪。
唐玄宗不僅善于御國,還是一位鑒賞家和藝術家。他特別鐘情于音樂舞蹈,精通多種樂器的演奏。
有一次,唐玄宗做了一個綺麗非凡的夢。夢見自己來到了月宮,親耳聆聽到了仙樂。醒來后,他立刻將夢中的旋律譜寫下來,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他找來楊玉環,要她根據這曲子編排一支舞蹈。楊玉環生得標致,又嘗舞蹈造詣極深,編排的舞蹈令唐玄宗贊嘆不已。
楊玉環穿上彩衣,翩翩起舞。她舞姿輕盈飄逸,如蝶翩翩,如花輕搖,宛若月宮仙子現世。看得唐玄宗如癡如醉,久久不能自拔。
自此,楊玉環成了唐玄宗心頭的藝術繆斯。在她面前,唐玄宗盡情揮灑自己的音樂才華,兩人你來我往,妙語連珠。
楊玉環也逐漸敞開心扉,她發現皇上不僅溫潤儒雅,還如此有修養和情趣,實在少有天子能與她心靈相通。
隨著時間流逝,楊玉環和唐玄宗已是形影不離。楊玉環成了唐玄宗最愛、最信任的妃子,兩人相敬如賓,恩愛非常。
唐玄宗從小就對音律情有獨鐘,他能說一天的樂理知識而不重復。楊玉環不僅懂音律,還將理論實踐的淋漓盡致。她的才華讓唐玄宗震驚不已。兩個知音的邂逅,對他們都是天賜良緣。
楊玉環的舞姿之美,簡直超越了詞藻的描繪。她能駕馭整個舞台,任何一個眼神手勢都透露著高雅與嫵媚。觀眾如癡如醉,心甘情愿被她牽引進一個夢幻世界。唐玄宗覺得自己簡直是發現了人間尤物。
楊玉環不僅舞技驚人,對音樂理論的精通更是讓唐玄宗嘆為觀止。兩人可以就一個樂章討論上幾天幾夜。唐玄宗還從未遇見過這樣一個知音。楊玉環就像給他乏味人生注入了靈魂的甘露,讓日漸枯竭的他重新燃起對生命和藝術的熱情。
有時唐玄宗會吟唱一曲,讓楊玉環即興編舞表演。楊玉環總能將他的意境完美演繹,并賦予每個動作嶄新的意義。兩人合作無間,親如一體。唐玄宗感到自己遇見了雙生靈魂,他再也離不開楊玉環身邊的極致美妙。
好景不長,天下起了變故。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帶著楊玉環倉皇出奔。路上軍心渙散,士兵嘩變,將領們紛紛背叛,局面危急。唐玄宗從未想過,自己竟會淪落到這步田地。
禁軍找上門來,要唐玄宗交出楊玉環處死。他們怒罵楊玉環干預朝政,導致國家危在旦夕。唐玄宗痛苦不已,左右為難。
此時幾位心腹禁軍,見唐玄宗猶豫不決,當即在兩人面前自刎身亡。唐玄宗震驚之余,心如刀絞,只得默默退到一旁,不再言語。
楊玉環面色如土,她明白一切已然注定。當高力士手持白綾緩步走來時,她淡定地接受了安排的命運。唐玄宗沒有出面制止,只是在不遠處目送著楊玉環就義。他的心已破碎,此生再無完整的靈魂。
當年,唐玄宗視楊玉環如掌上明珠。一有空暇,便召她到宮中暢談音律,或者欣賞她的新編舞蹈。看著楊玉環翩翩起舞的婀娜身段,唐玄宗心花怒放。
他們曾牽手漫步在宮苑林蔭小道,對弈論詩,品茗賞月,無話不談。楊玉環聰明伶俐的談吐和清新的笑容都讓他傾心。那是多麼甜蜜的時光,唐玄宗恨不能就這樣與她朝夕相守一生。
如今命運竟然如此無情,直接將楊玉環從他身邊奪走。面對禁軍的逼迫,唐玄宗心如刀割,卻無計可施。他明知再無回頭的余地,卻仍倔強地想與她共赴黃泉。
然而他必須活下去,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君主。他責無旁貸地注視著楊玉環就義,心如死灰。這一刻,他的靈魂已然斷了一半,余生注定在痛苦中度過。唐玄宗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名持刀之人,免受這活受罪般的折磨。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