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劉襄:劉邦長孫,在誅滅呂氏中立下大功,為什麼不能當皇帝?
2023/10/14

前言

公元前180年,漢朝開國功臣劉邦駕崩僅僅7年之后,劉邦的遺孀呂后也壯烈地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精心安排,希望呂氏家族能在她去世后繼續控制朝政。

然而,此時劉氏宗室和漢朝開國功臣們,已經對呂氏的專權積怨已久。他們暗中聯手,只待時機成熟,便要發動政變,一舉誅滅呂氏。

在漢朝宗室中,第一個挺身而出,公開反對呂氏的,正是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他不僅率先在諸侯間發出討伐呂氏的檄文,還親自領兵起事。

如果沒有最后關頭劉澤的干預,按照劉襄的貢獻和地位,他完全可以順利登上皇位。然而最終,這個本已觸手可及的帝位,卻被他平庸的四叔劉恒奪走。

劉襄不得不黯然罷兵回國,僅僅兩年后便以不到32歲的英年,早逝于齊國都城臨淄。

劉襄之死,不僅是他個人命運的悲劇,也成為劉氏宗室衰落的開端。

一、呂后的打壓:劉襄之父劉肥命懸一線

齊王劉襄的父親,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子劉肥。公元前197年,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次年,他封劉肥為齊王,治所設在齊國故地的臨淄(今山東淄博)。

劉肥獲得的齊國,不僅是漢朝諸侯王中封地最廣袤、民眾最多的,也是當時全國最富庶的區域之一。

然而,劉邦駕崩后,劉肥和其他劉氏宗親的日子并不好過。特別是在呂后專政后的那些年里,他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壓。

二、劉章喻劉襄起兵,劉襄圍困宰相以續命

公元前180年冬,呂太后病重。她在臨終前布置了一系列安排,想要保證呂氏家族在她死后能繼續專政。然而此舉激怒了劉氏宗室和漢朝開國功臣,他們暗地里聯手,準備在呂太后一死,就發動政變奪權。

年僅25歲的劉襄收到二叔劉章從長安發來的密報,得知了呂太后已死的消息。劉章在信中積極鼓動劉襄起兵前往長安,奪取帝位。

他保證會在長安內應外合,只要劉襄率軍趕到,天下就可一舉推翻呂氏的統治。

劉襄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響應劉章的號召。他立刻召集心腹魏勃、祝午、駟鈞等人商議對策。但是起兵之前,劉襄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齊國宰相召平。按漢初制度,諸侯王如果沒有得到朝廷頒發的虎符,不能私自調動軍隊。

而監督諸侯王的宰相,也都是朝廷委派的。現任齊相召平很可能是呂氏的人馬。因此劉襄必須先除掉召平,才能順利發兵。

得知劉襄有異動,召平果然先下手為強,派兵包圍了王宮。但劉襄早有準備,讓心腹魏勃假意前去支持召平包圍王宮,然后反過來控制了召平的軍隊。召平無計可施,只得自盡。

解決了召平,劉襄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軍隊不夠。他必須想方設法補充兵源,才能對抗呂氏和朝廷的軍力。

劉襄決定先打掉呂台治下的濟南郡,既是對呂氏的第一記重拳,也可借機搶占濟南的軍隊。與此同時,劉襄設計軟禁了瑯邪王劉澤,將他手中的軍隊也納為己用。

三、齊兵停滯不前,劉章在長安內應

在劉襄穩固了齊國軍政大權后,他迅速向各方發出檄文,宣稱要起兵討伐呂氏,拯救漢室。此舉震懾了整個朝野。

時任大將軍的漢朝功臣灌嬰,受命率軍前去鎮壓劉襄。灌嬰表面上服從呂氏,實則早就暗中和劉氏聯系,準備借劉襄之手消滅呂氏。

他來到齊軍駐地后,立刻與劉襄達成協定:長安局勢正在變化,劉襄暫時停滯不前,待長安內部誅殺呂氏后,他們再一舉攻占長安。

接受灌嬰建議的劉襄率軍攻占了濟南郡后,就停駐在齊國邊境待命。與此同時,劉章等人已經開始在長安秘密行動。

呂氏當時由呂產和呂祿分掌朝政大權。劉章先通過呂祿的舊友酈寄進行游說,讓呂祿交出兵權,回到封地。失去助力,呂產陷入孤立。最后,劉章趁呂產進宮的機會將其殺死。

至此,呂氏失去抵抗力量,很快被劉氏一派的開國功臣以及劉盈手下的禁軍給肅清。已經成為傀儡的漢惠帝也被廢黜。劉氏宗室重新掌握大權,需要決定由誰繼承帝位。

四、劉襄奪位在望,劉澤一言堵殺

在決定新君之際,劉襄顯然是最佳人選。首先,他是劉邦的長孫,按照血緣序列,劉邦駕崩后應該由他這一代人繼位。

其次,劉襄在討伐呂氏中立下首義之功,率先發兵,在宗室中貢獻最大;最后,劉襄已經在齊國習得了管理國家的能力和手腕,比其他劉氏子弟更適合當皇帝。

因此,在眾多開國功臣中,也有很多人支持立劉襄為帝。劉章更是積極游說群臣擁戴劉襄。一時間,劉襄奪取帝位的勢頭已然不可遏止。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瑯邪王劉澤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局面。

之前劉襄曾軟禁劉澤,想要借用他手中的軍隊。劉澤憤恨于受劉襄欺騙,便提出要親自去長安說項。劉襄大意地同意了。

誰知到了長安,劉澤立刻改變立場,反對立劉襄為帝。他向群臣進讒稱,劉襄的舅舅駟鈞性格殘忍,若讓劉襄即位,勢必會出現第二個呂氏。相比之下,劉襄的四叔劉恒更合適。

劉澤在劉氏宗室中輩分最高、地位最尊。且他與劉襄相鄰而治,對劉襄較為了解,其話極具分量。在他的勸諫下,群臣最終決定改立代王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

五、劉襄選擇回國,兩年后病逝

當劉章將此決定告知還在齊國軍營的劉襄時,劉襄陷入了沉思。

他手握重兵,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且群臣之間并不完全統一,長安局勢依然動蕩。若劉襄決心爭奪,攻占長安的可能性并非完全沒有。

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劉襄還是選擇了放棄。他明白違背群臣決定的后果,便帶兵回到了齊國。

劉襄的退讓和通融,使得漢文帝順利即位,避免了一次可能的沖突。然而,他獲得的回報卻并不公平。

僅僅兩年后,還不到32歲的劉襄就病死在齊都臨淄。他為漢室立下的巨大功勞,并沒有在他死后得到合理的評價和褒揚。劉襄的謚號僅為「哀」,意為德行不夠。

六、劉氏宗室自此衰落

劉襄死后,齊國由他年僅9歲的兒子劉將閭繼承王位。漢文帝趁機收回之前讓給劉襄的三郡土地,又從劉襄的齊國中割出兩個郡,封給劉襄的弟弟們。

這使得齊國一蹶不振,也是劉氏宗室衰落的開端。劉襄的12個弟弟中,至少6人後來參與了齊國之亂或其他叛亂。他們對漢文帝的不滿,與文帝掠奪劉襄舊地,打壓劉襄一脈有很大的關系。

若劉襄當年決心爭奪帝位,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后世劉氏宗室的命運是否會有所不同?這已經很難說清。

但可以確定的是,劉襄對漢室的重大貢獻,確實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劉氏宗室從盛轉衰,也許就源于當年劉襄與帝位失之交臂的這場無奈退讓。

結語

劉襄的一生是典型的功成不就、英雄無用的悲劇。他本可順應時勢與民望,繼承漢室江山;但被劉澤一言以蔽之,功敗垂成;他最后退讓以全大局,卻換來家族的衰落。

劉襄的故事啟迪我們,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要多些通融處世之道,才能開創真正長遠的好局面。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