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明知朱允炆柔弱,朱元璋為何還要立他為皇太孫,而不傳位給朱棣?
2023/10/13

前言

歷史無常,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年,以一人之力創立明朝的洪武之主,最后卻因儲君之弊而心力交瘁。

在他英明盛世的末年,一場圍繞皇儲的驚天動地的政治斗爭正悄然上演。荒唐的王弟、腐朽的外戚、弱不禁風的皇孫,無一夙愿成為開創家天下的得意之作。

老成帝孤注一擲,孱弱的皇太孫終于在風云變幻中繼承大統。然而,這是否就是大明最后的希望,又會引發怎樣的歷史巨變?讓我們來看看,當年究竟發生了怎樣的驚天風波。

一,嫡長孫驟喪,朝野為之惶恐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一個震驚朝野的噩耗傳來,太子朱標病逝。時年僅38歲的他,明朝開國之主朱元璋的長子、儲君梓宮,就此隕落。

腐朽的尸身在內宮懸梁處蕩了三日,竟無一人敢近前收殮。此乃天譴、神警,亦為不祥之兆。朝中群臣無不為之捏一把冷汗,生怕此事觸怒了老成帝,又釀成一場血雨腥風。

時值正午,炎陽高懸,積雨云壓頂,四下無聲,似乎連蟬鳴都靜止了。眾臣戰戰兢兢地跪伏在太和殿前,誰也不敢吱聲,只求老成帝能夠平靜地處理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不要再大開殺戒。

朝堂之上,龍椅上的那個人卻沒了往常的雷霆震怒。他只是沉默,深深地、悲傷地沉默著。

我的兒啊,你就這樣離我而去了嗎......

二,荒唐王弟荒淫無度

朱元璋心中悲痛,可他必須盡快確立新的皇儲。按照禮法,朱標的嫡長子應該繼承大統,但以十歲朱允熥的年紀,怕是扛不起這重任。那麼,在兒子中找一個賢能之人暫時代替朱標成為儲君,應該是最穩妥的選擇。

朱元璋想到了次子朱樉。這個養尊處優的王弟,看似頗有才干,若能稍加磨礪,也可成大器。

可惜,朱樉并未繼承他父親的雄才大略,反而糜爛荒唐。

他初封秦王時便展露驕奢,移駕西安不過一年便揮金如土、動用數萬民工興建宮室樓閣。朱元璋曾給他寫信誨諭要勤儉節約、愛民如子,他置若罔聞,依舊任性妄為。

不單如此,他還時常調戲民女,有了孕的就強令入宮待產,為的是搶奪剛出生的嬰兒玩樂。無數妻離子散的家庭被他毀壞。

他還率軍征討西番數次,每每返回都擄掠當地兒童數百人,據說都是送入宮中做閹工。可憐這些弱小生靈,斷送了一生的希望。

朱樉的殘忍至極,他對府中的下人更是毫不留情。稍有錯處就加以鞭刑,甚至私下處死。倘若罪過大了,按例要押往南京問罪,他就殺人滅口,不讓消息傳出去。

最令朱元璋痛心的是,朱樉還不敬自己的嫡妃,與妾侍私通。嫡妃被他幽閉在深宮,日夜受盡凌辱。

這樣的暴君荒淫,斷無資格為儲君!朱元璋恨恨地想。

三,調查驚現王弟暴行

朱元璋對朱樉極為失望,但也沒有立即廢黜他,心想或許是年少輕狂,給他機會改過自新也未嘗不可。

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奉旨巡視陜西,了解朱樉在西安的作為,一切才大白于天下。

原來,朱樉在西安比想象中還要放縱成性,無惡不作。百姓被他剝削壓榨,痛不欲生。為了向朱標報復冤情,老者們甚至齊聚王府門前請愿。

沒想到朱樉不但對百姓置若罔聞,還派親衛武官將一個老人當場打死,將其他百多人抓去囚禁。

通過各方秘密告發者,朱標還探聽到朱樉暗殺自己心腹和不肯就范的妃嬪的恐怖事實。

據悉,某位殘忍的宮刑官,就是奉朱樉之命,用烹殺活人的方法處死了十幾名宮女。

朱標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將朱樉押解至南京,一并帶上了密報,向朱元璋稟報朱樉在西安的所作所為。

待朱標親自抵達南京覆奏,老成帝的臉色已經黑得看不出喜怒。

四,長子薨逝謎團重重

然而讓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本已康復的朱標,在返京的路上再次染病,不治身亡。

朱標逝世的前后種種跡象十分蹊蹺。有人懷疑,這是否與他剛檢查過朱樉的罪行有關。

亦有傳聞,朱樉暗中派人謀害了朱標,以免自己的所作所為敗露。然而此說法難以證實。

無論如何,朱標的猝然離世無疑是朱元璋的沉重打擊。他失去了自己最信任、最看好的兒子,也失去了本已確立的儲君人選。

想到兒子可能遭遇的謀害,朱元璋心如刀絞。他后悔讓朱標孤身前往西安,后悔當初沒有早些制衡朱樉的權力......

而現在,在群龍無首的明朝,他必須再次確立儲君。

這一次,朱元璋明白,不能再考慮朱樉這個禍害了。

五,小皇孫難駕重擔

經過深思熟慮,朱元璋決定立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熥為儲君。

按照禮制,死去太子的嫡子應當承襲他的儲君之位。考慮到十歲朱允熥尚幼,朱元璋打算先封他為皇太孫,待年歲稍長再立為太子。

然而機敏如朱元璋,也想到了這個年僅十歲的孩子能否撐起這沉重的擔子。

再加上,朱允熥生母早逝,他的外祖父常遇春勢力極大,若架空朱允熥由旁人輔政,后患無窮。

老道長嘆了口氣,命人召來幾位親信老臣商議此事。

眾臣見皇帝面色凝重,也知大事將至,忐忑不安地跪伏在下首。

「朕兒禍重重,國之棟梁一夕之間崩塌。朕思來想去,此時此刻,只有嫡孫承嗣為上。你們看此事當如何?」

眾臣面面相覷,都覺難以回答。

良久,劉三吾跪進一步,謹慎開口:「陛下,臣以為,皇孫世嫡,確立嗣位,可以安定人心。臣建議立即冊封皇太孫,以綏四海。」

朱元璋沉吟片刻,點頭表示贊同:「卿言是也。朕已年老力衰,國之大事不可緩。既然輿論所歸,朕即從其議,立朱允熥為皇太孫。你們去傳旨吧。」

眾臣齊唱「謝陛下明鑒」,退出太和殿。

六,驚爆丑聞,小太孫再度出局

就在眾臣準備發布冊封皇太孫的詔書時,隱藏多年的一個秘密突然被揭穿,直接導致此事胎死腹中。

原來,朱允熥的舅舅兼外祖父常遇春,不僅聚斂巨財,還與一眾皇親國戚頻繁通奸,所作所為震驚朝野。

其中最引人側目的是,常遇春被曝與朱標原配馬氏通奸生子,還意圖謊報為朱標所出,意圖圖謀不軌。

此事牽扯皇室血脈,朱元璋勃然大怒。他直接下旨,賜常遇春死,夷其三族。

同時,他也對朱允熥極為失望。以常遇春之流為外祖,他日必為禍。元璋決定再度廢黜他的皇太孫之位。

朱允熥本人尚年幼,朱元璋不忍加害,只是將他軟禁在宮中,日后再另立皇儲。

如此看來,立嫡長孫為嗣的道路已經走到了盡頭。元璋心知肚明,自己的兒子中,也再無第二人選了。

七,重病孫兒成最后希望

除去不成器的朱樉和身帶腥聞的朱允熥,朱元璋唯一的選擇,就是朱標的另一嫡子——朱允炆。

這也是必然的選擇。朱允炆生母雖初為妃,後來還是被尊為皇貴妃。他完全合乎嫡長子的身份,又是未受爭議的合法嗣子。

只是,讓朱元璋擔憂的是,朱允炆從小體弱多病,且性情溫和,恐怕難以掌控朝局。

但是,別無他選。為了明朝江山社稷的延續,元璋只能孤注一擲,托付給這個孱弱的孫兒了。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皇太孫冊封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

「爾朱允炆,朕之嫡長孫,今日始冊為皇太孫,嗣統大明。爾其敬慎端方,修齊治平,復興我大明江山。」

「謹遵陛下圣訓,絕不負眷顧之恩。」朱允炆稚嫩的聲音回蕩在太和殿之上。

看著面前身嬌體弱的孫兒,朱元璋不免再次心生憂慮。然而命運的車輪已無法倒轉,他只能祈求這棵嫩芽能扶持大明江山,不至于讓先人血水白流。

「親愛的允炆,你可知朕對你的期望有多深?朕的日子不多了,你務必要振作起來,不要讓朕在黃泉下失望。保重!」

「孫兒謹記陛下教誨,誓不辱沒祖宗大業!」

結語

當日太和殿上,老成帝和年幼的皇太孫長跪對望,兩人眼中都隱隱有淚。

他們都知道,大明王朝已然進入了風雨飄搖的時期。腐朽的根基使得這個龐大帝國隨時面臨崩塌的危機。

今日黃袍加身的朱允炆,能否扛起這歷史重任,擔起這江山社稷,實在令人堪憂。

然而,命運無常,木已成舟。我們只能靜候歷史的裁決,關注這場宏大的歷史劇是否還會有更大的風浪。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