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秦朝滅亡后,名將王翦的后代分家避禍,不料造就了2個千年豪門
2023/10/12

前言

在中國悠久的封建歷史長河中,王朝更迭,人物輩出,成王敗寇,不少將相家族沉浮跌宕。秦漢之際,秦末名將王翦的后人為避禍盡散北逃,卻因一人之智,分東西兩路,竟催生兩大千年世家,堪稱奇跡。其軼事可圈可點,當為后人所尋味。

一、秦末亂世,王翦后人力挽狂瀾

秦朝開創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號令書同文車同軌,劃定郡縣建立統治,可謂一統漢字漢語文字使用,車輛軌距尺寸統一,使交通運輸標準化。奠定兩漢以降二千年封建制度基礎。然而這個如日中天的王朝,卻在統一后的短短14年就走向滅亡,可謂盛極而衰。

秦末天下大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最終,以項羽和劉邦為首的起義軍夾擊咸陽,秦帝赧赧走投無路。秦朝就此覆滅。

秦朝覆滅后,曾效命秦朝,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王翦的后人王賁和王離,仍然忠心效力秦室殘余勢力。他們父輩都曾為秦朝征戰四方立下汗馬功勞,現今天下已亂如麻,雖不復當年盛世,仍不忘忠義,誓要力挽狂瀾。

老將王翦,本是秦國一員猛將。在戰國七雄混戰的最后幾十年間,王翦以其出眾的智勇,向秦王獻策進諫,屢建奇功。

他淡泊名利,求得兵權后只為報效君王,從不圖自身取利。正是他等猛將為秦王業立下汗馬功勛,使秦國最終完成統一,是秦朝的中流砥柱。

如今天下已非秦朝所有,王翦的兒子王賁和孫子王離身為王翦直系血親,自然肩負起為秦室殘余勢力鏖戰的責任。兩人雖不及王翦英明,卻也頗有夙人風范。

二、巨鹿之戰,王離力戰被擒

項羽劉邦起義軍勢如破竹,幾乎占領關中全境。只余秦朝殘部和部分忠臣孤軍猶在抵抗。王賁帶領先王余部,與王離一道,屢次率軍與起義軍交戰。

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解救被困在巨鹿的諸侯聯軍。此役,王離為秦軍主帥,兩軍在巨鹿展開決戰。

王離雖然為人勇猛,但畢竟資歷尚淺,不及其祖父王翦用兵如神。秦軍雖然仗著數量優勢,仍不敵項羽率領的起義軍。

項羽本就是過人的良將,又背水一戰,大喊「破釜沉舟」造勢。一時間,起義軍士氣大振,每個人打起十分力氣來。秦軍漸漸力不從心,大隊潰敗。

王離也在這場混戰中被起義軍生擒。他作為秦朝名將后裔,未嘗不想臨危不懼,力戰到底。但終究實力有限,無法改變大勢所趨。

起義軍隨后攻入咸陽,焚燒阿房宮,秦朝滅亡在即。天下已無秦家天下。

三、兩地避禍,王元王威各自發展

王離固然沒有立下大功,但畢竟是忠誠的秦將。項羽占領咸陽后,沒有加害王離。只是軟禁在咸陽城內。

王離的父親王賁,在秦亡之變中不知所終。王離心中悲痛,卻也明白時局已非人力可回天。

他判斷,項羽劉邦進攻秦朝時曾結盟,現在秦已滅,兩人勢必爭奪天下。到時無論誰得志,都會加害舊秦宗室和官員以絕后患。

想到自己的先人替秦王立下汗馬功勞,王離心中不忍就此滅族。于是趁項羽劉邦未分勝負之時,越獄而去,帶著兩個兒子王元和王威離開咸陽,準備逃往遠方避禍。

當時天下大亂,移民頻繁, 路上的治安混亂。王離帶著兩子走了一段路后,竟和他們走失散了。王離心急如焚,四處尋找,但洶涌的人流讓他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兩兒子的消息。

無奈之下,王離只能任由兩子離去。因為身邊還跟著許多老弱婦孺,王離也不能耽擱太久,只能先帶著他們往東逃難。

王元和王威兄弟兩人雖然身世可憐,卻也都是聰慧過人。他們在和父親走散后,也沒有氣餒,而是各自帶領著一部分舊部,來到不同的地方謀求發展。

王元來到山東瑯琊(今屬青島市),王威則在山西太原落腳生根。兩地皆偏遠,有利避禍。他們的到來,也為當地注入新的活力。

起初,兩兄弟都過著低調的生活,一邊發展實力,一邊觀望形勢。到漢王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穩定天下,建立漢朝以后,王氏兄弟才稍稍抬頭參與朝政。

四、兩朝重用,王氏再現鼎盛

西漢初年,王元后裔中,王龕、王吉等都被推舉擔任要職。到王駿這一代,更是出任丞相,成為扶助漢成帝的大功臣。

王元這支在瑯琊發展壯大的王氏世家,顯赫一時。他們世代都好學明經,有才干,又為人低調謹慎,因而屢建奇功,受到皇帝的重用。這也成就瑯琊王氏在西漢的權勢地位。

而在太原立足的王威一脈,發展則相對緩慢。到東漢時,王威的后人才逐漸崛起,形成以太原王氏為主的北方豪強勢力。

這些世代相承的王族后人,都銘記著先人效忠君主的訓誡,世世代代忠心照管自己的封地。

太原王氏從東漢一直發展到唐代,在政治上長期維持影響力。最著名的當屬唐代宰相王珪及其子王羲之。王羲之書法造詣高深,被后人尊為「書圣」。

雖然兩家王氏都未能如先人王翦那般建立自己的王朝。但他們世襲代代相傳,屢屢擔任朝中大官,參與決策。可見王翦血脈的厚重功底。

由一個秦末敗將之子,分逃兩地,卻各自發展壯大,綿延千年,成就兩大世家。王元王威當年的英明決斷,開創先河,實在令人仰慕。

結語

人生的路途,并不盡如己愿。王翦后人雖歷盡滄桑,卻因機敏變通,得以自保傳承。也為后世留下寶貴遺產。看似偶然,實則源自他們的睿智和遠見。亦使天意人心不可捉摸。

歷史并不遺忘任何一個參與者。王翦及其子孫,雖未嘗建國立業,卻也以另類的方式,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