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廣州,簡稱「穗」,別名羊城、花城,地處廣東省中南部。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這起源于一個神話傳說。傳說有五個身穿彩衣的仙人,騎五色羊,有著稻谷的種子,來到「楚庭」。他們解救當地人民于水火,當地人為紀念他們,修建了五仙觀,這五仙觀就是「楚庭」。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秦末,南海郡尉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廣州成為南越王都城。東漢末年,廣州屬吳國。公元22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歷代行政區劃多有不同,但廣州之名沿用至今。
08年7月,廣州太和崗淘金家園東邊的工地開工了,工地上工人正忙活著打地基。忽然,工人小李喊道:「下面有東西,露出頭了。」眾人一聽,趕忙跑去看,原來小李挖到了銅俑。但只露出個頭,身子還在土里呢。工頭拍板,這事得上報,于是向有關部門反映。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消息,派了專家考古隊趕到這里。小李等人守在銅俑旁,專家趕到說:「快放下鏟子,我們來搬銅俑。」考古隊駐扎在這里,開始搶救性挖掘。
經發掘,考古隊發現鎏金銅俑為墓葬男主人的貼身隨葬品,高約15厘米,共有一對。當鎏金銅俑經過考古隊清理后,展現出金色的原貌時,大家都被鎏金銅俑所吸引,連專家都贊嘆不已。鎏金銅俑出土極少,這算是廣州又一次發現銅俑了。上世紀90年代,在廣州市動物園曾發現西漢墓,墓中出土一對跪立鎏金仕女俑。時隔50多年,鎏金銅俑的又一次發現,著實讓人欣喜。除鎏金銅俑外,該墓該發掘出陶、瓷、石、瑪瑙、琉璃、銀銅及漆器等文物,十分豐富。
該墓不僅出土物很多,墓葬也是很有特點。該墓為西漢墓,規模巨大,有前室和后室,還用木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一共放置著兩個棺材,下層放置著隨葬品,數量之多讓考古隊都驚嘆。該墓葬為長方形豎穴分層墓葬,長5.4米、寬2.8米、深3.26米。可惜的是,該墓因為棺材已腐,墓主身份無法判明。但墓主隨葬有一枚螭虎紐玉印,這種螭虎紐玉印出土極少,多象征皇權。所以有專家推測墓主可能是皇室中人,但推測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該墓的發掘為鎏金俑又添一實例,對于我們研究西漢時期的鎏金工藝提供實物資料,墓中出土豐富的隨葬品對于研究西漢時期社會生活、服飾風格等提供研究新方向。
文字編輯:暮語圖片編輯:阿七參考文獻《廣州再現價值連城鎏金銅俑》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