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康熙晚年的悔恨,他為何親自為鰲拜平反,還說中堂是大忠臣?
2023/11/04

前言

康熙皇帝在中國歷史上被譽為一位卓越的君主,他的統治時期被認為是清朝的鼎盛時期。然而,康熙與鰲拜之間的關系以及康熙後來的評價鰲拜的情節確實引起了歷史學者的關注。

康熙與鰲拜之間的沖突和合作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斗爭之一。鰲拜曾是康熙的攝政王,但後來權力過大,康熙開始擔心他的野心。

康熙采取了果斷行動,將鰲拜罷免,并最終擊殺了他,以確保自己的皇權。這個決定當時受到了爭議,但也確立了康熙的統治地位。

然而,康熙晚年對鰲拜的評價卻開始改變。他稱贊鰲拜為「功勛卓著」的大忠臣,

從一介武夫到滿清第一勇士

鰲拜生于后金天命年間,原是一名普通的八旗武夫。他生性勇猛,充滿戰斗欲望,每次出征都爭先恐后沖在最前面。起初,鰲拜只是個小小武官,戰功并不十分突出。然而,隨著后金國力日漸強盛,這個桀驁不馴的年輕人也漸漸嶄露頭角。

當時的后金軍隊大舉南下,屢戰屢勝。在攻打皮島的戰役中,明軍占盡地利,后金軍隊打了多次進攻皆告失敗。此時鰲拜主動請纓,要求率先攻打皮島。

鰲拜性格直爽,從不輕言失敗,他向統帥立下軍令狀,誓言一定會攻克皮島,否則就不回軍營。鰲拜的熱血感染了身邊的戰友,大家紛紛響應,士氣空前高漲。

皮島一戰,鰲拜如微風中殘燭,與敵人血戰到底。他第一個沖上敵軍城頭,然后孤身深入,在敵眾我寡的局面下打出一條生路。

鰲拜的勇猛給敵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鼓舞了友軍士氣。最終,鰲拜冒著槍林彈雨將皮島攻克。此戰一舉拔得頭籌,鰲拜也因此立下大功,深受皇太極賞識,專門封他為「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

自此之后,鰲拜跟隨皇太極出生入死,北征俺答,南滅明朝,立下赫赫戰功。他勇而有謀,不僅擅長獨當一面,也善于統帥軍隊,每每能給皇太極提出詳細準確的軍情分析和許多可行的戰術策略。鰲拜深得士兵擁戴,兵馬統帥亦嫻熟過人。

由于作戰勇敢,又有出色的謀略才能,鰲拜在軍中嶄露頭角,很快晉升為重要將領,受到皇太極的倚重。與此同時,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正式向全國宣告:打算取代明朝,稱帝天下。明朝已經風雨飄搖,皇太極準備趁勢而入,完成他父親的遺愿。

皇命岌岌,鰲拜挺身支持明君

然而就在此時,皇太極卻突然染病去世,江山就此岌岌可危。皇太極臨終時,遺詔命皇四子福臨繼位,尚在襁褓之中的康熙則排行第三。可是福臨年幼,大權實際掌握在輔政大臣手中。輔政大臣之首多爾袞野心勃勃,圖謀奪權稱帝。對于皇太極留下的江山,各方勢力虎視眈眈,爭奪繼承權。

這個時候,鰲拜挺身而出,率先站到了福臨這一邊。他深知皇室血統的重要性,皇太極的遺詔不可輕易更改。若奪嫡成功,勢必會觸動軍心民心,埋下隱患。

因此為了大清江山社稷的延續,鰲拜明確支持福臨即位。這種思想的背后,是他對皇太極遺愿的忠心傳承,也體現了他對正統皇室血脈的堅定維護。

于是,鰲拜聯合其他重臣,給多爾袞施加壓力,多次規勸多爾袞按皇太極遺詔執行。最終在鰲拜等人的努力下,多爾袞讓步,放棄了稱帝的野心,支持福臨即位。

福臨得以順利登基成為新的皇帝。這場繼承糾紛的和平解決,離不開鰲拜的大力支持。他不顧個人安危,以大局為重,成為皇位交接過程中的關鍵穩定力量。

多爾袞的報復與鰲拜的不屈

然而,多爾袞勢單力薄,對鰲拜這股強大的反對勢力極為不滿。福臨即位后,多爾袞表面上輔助新皇,實則圖謀復仇。一旦穩住政權,多爾袞立即對鰲拜實施報復。他三番四次陷害鰲拜,終于找到機會,將鰲拜投入大牢。

這幾年對鰲拜來說是巨大的考驗。在黑暗陰濕的牢房中,許多人已經在絕望中死去,但鰲拜堅持了下來。

面對殘忍的審問和鞭刑,他從未屈服,也從未怨言。鰲拜心中明白,自己是為了捍衛皇命正統而遭此棄絕,他的忠心不會被困苦磨滅。

福臨即位后,鰲拜被釋放,而多爾袞也在不久后病逝。經歷了這場苦難的洗禮,鰲拜沒有選擇退隱,而是重新回到政壇,以自己的經歷教導后輩,維護皇室的延續是一個忠臣的天職。

少主登基,鰲拜再托忠心

福臨在位僅僅八年便去世,年僅八歲的康熙遂繼承大統。初時,康熙尚未親政,大權由四輔政大臣掌控。鰲拜在多爾袞死后重出江湖,重新擔任輔政大臣。

作為康熙的老師,鰲拜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康熙日漸長大,鰲拜親自教導他習武、讀書、治國之道,希望康熙成長為一個明君。

同時,他也明白,康熙還小,皇位威望還需積累。為了掃清障礙,鰲拜嚴厲整肅野心大臣,逐漸掌握大權,用自己的權勢為康熙打下基礎。

鰲拜心中一直明白,康熙才是大清的未來。即使自己勢力巨大,他也從未有過謀反之心。鰲拜只想為這個將來的明君掃清路上的荊棘。哪怕身負盛名,他也始終保持謙卑低調的品格,將一切榮譽都歸于康熙。

忠心成就少主,誓言猶在

然而,這引起了康熙的警覺。在小人教唆下,康熙認為鰲拜權力過大,需要除去。于是在的策劃下,康熙設下局誘捕鰲拜。毫無防備的鰲拜中計被擒,不久便被凌遲處死。鰲拜為康熙鏟除異己而死,少主竟誤會忠臣,這已經成為歷史篇章中一段不可磨滅的惋惜。

此時的康熙尚且年幼,還不能理解鰲拜立身處世的宗旨。在鰲拜死后,朝野上下的反應也讓康熙更加堅信鰲拜應該罪該萬死。看到鰲拜被誅,許多權貴都極力諂媚康熙,使他認為這才是王道。

可惜少主不識忠心,這成就了康熙,也害了鰲拜。多年后康熙親政,江山安穩,才漸漸理解鰲拜的用心良苦。

原來鰲拜橫行朝野,并非為謀私利,而是鏟除異己,穩固政權,為康熙的最終親政掃清障礙。鰲拜忠心不渝,只為少主日后得以親政一雪奪嫡之辱。

晚年康熙的悔恨與補救

晚年的康熙看穿了這一切,對鰲拜刻意栽贓陷害的行為感到莫大的悔恨。他終于理解,當年鰲拜只是盡心輔佐,甘愿舍生取義,可自己卻錯將忠誠當做叛逆。

如果鰲拜還在,定能看到一個強大富足的大清江山。思及此,康熙不勝痛惜。

為了補償,康熙不僅為鰲拜平反昭雪,稱他為「功勛卓著」的大忠臣,還追贈豐厚的榮寵以示明心。他下了詔書,要全國百姓銘記鰲拜之名,以他的故事教導后人學忠心和仁愛。

可惜一切為時已晚,鰲拜已經犧牲,未能親眼見證自己成就的康熙大帝和康乾盛世。康熙至死也沒能原諒自己當年的錯誤,只能用這些姍姍來遲的追悼來緬懷這位忠臣。

結語:

鰲拜歷經三朝,始終懷揣一顆赤子之心。他忠心耿耿,兩次支持明君即位,最后還以死相托,只為少主日后得以親政。正是有了鰲拜這位滿清忠臣的舍生取義,康熙才得以一雪奪嫡之辱,開創康乾盛世。鰲拜的傳奇一生,值得后人銘記和學習。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