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陳亨:輔朱元璋開國,佐朱棣靖難,68歲的老將,賭贏了10代富貴
2023/10/13

前言

歷史會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像化學反應一樣產生變化。當歷史的轉折點到來時,一個小小的引火點,就能燃起改變命運的烈火。

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朱棣在南京登基為帝,正式結束了震驚中華的靖難之役。在他大封功臣中,有一位已經去世的老將——陳亨,被追封為涇國公,與張玉、丘福、朱能并稱「靖難四公」。

陳亨,這個似乎默默無聞的名字,他的選擇,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的命運軌跡。

一、太祖濠州召萬戶,徐達軍中擢良臣

公元1332年,一個叫陳亨的男孩在安徽壽縣出生了。陳亨生長在元末動蕩的年代,從小目睹戰亂,使他性格強悍,善于應變。

陳亨原是元朝駐守揚州的萬戶。據說,他因為得罪了權貴被剝奪官職,正巧朱元璋在不遠的濠州起兵,陳亨便前去投奔,希望能在朱元璋手下實現自己的抱負。

1356年,24歲的陳亨來到濠州朱元璋的大營,請纓加入義軍。朱元璋見他長相彪悍,舉止大方,便任他為鐵甲長。陳亨在隨后的戰役中表現出色,不久便被提升為千戶。

在此期間,陳亨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等強敵。他勇猛善戰,深得朱元璋賞識。陳亨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和開國天命,內心更加篤定投靠朱元璋是正確的。

當時,朱元璋麾下征戰四方的將領眾多。但陳亨憑借戰功和才干,已經脫穎而出,成為主力將領之一。他身先士卒,在攻城略地時經常沖鋒陷陣,大膽追擊,所向披靡。

朱元璋見他作戰勇猛,驍勇善戰,連連稱贊。陳亨也由此在軍中威望日隆,士兵們都樂意追隨他的命令。

1367年,35歲的他跟隨大將軍徐達北伐元朝,守衛東昌。數萬元軍來攻,陳亨固守城池,又出奇兵誘敵深入,終于大敗元軍。這場勝利使陳亨一戰成名,受到徐達賞識。

當時,徐達乃是朱元璋麾下不可多得的開國名將。他見陳亨驍勇善戰,又靈活多變,深得己意,于是決定提拔重用陳亨。

在徐達的推薦下,朱元璋任命陳亨為東昌守將。陳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守住這座對明軍意義重大的城池。他日夜巡查防務,嚴格訓練士兵。每當士兵感到疲憊,陳亨總是身先士卒,跟他們一起操練,鼓舞士氣。在他的努力下,東昌防務日漸嚴密。

徐達拿下大同后,亦留下陳亨鎮守此地。陳亨來到大同,第一時間召集幕僚研究防御之策。他明白大同乃是明軍收復秦晉的戰略支點,必須固守。

于是陳亨采取「內修德政,外固城池」的方針,一方面修繕城池,儲備糧草;一方面推行仁政,安撫百姓。在他精心經營下,大同逐漸繁榮穩定,成為明軍固守山西的堅強堡壘。這都讓他在徐達心中地位更高。

在大同,陳亨與徐達關系日漸融洽。兩人一同祭拜先人,游玩山水。陳亨也結識了徐達的女婿——朱棣這個后起之秀。

朱棣聰慧過人,又好學兵法,陳亨看在眼里。兩人總是切磋武藝,討論軍事。陳亨常常感嘆:「這小伙子志氣不凡,必成大器!」

不久,陳亨又隨大軍出塞數次,積功至燕山左衛指揮僉事,最后遷任北平都指揮使。在北平,陳亨與朱棣再次相逢。兩人關系更加密切,陳亨對朱棣愛護有加。

朱棣也很敬重陳亨這個老臣子。每每請教陳亨兵法,陳亨都毫不保留傳授經驗。朱棣非常感激陳亨的知遇之恩。

正因為早年在徐達麾下的關系,陳亨與朱棣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也成為他後來投靠朱棣的重要原因。

二、燕王北上襲大寧,陳亨南歸隨靖難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是為建文帝。建文帝聽信諫言,大肆削藩,引起諸王不滿。

此時66歲的陳亨已功成身退,但他注意到北平方向風云突變——建文帝削去燕王朱棣藩王之位,還派心腹監視朱棣。

陳亨憶及昔日他與朱棣師友之誼,擔心朱棣安危。他暗中派人去北平探聽朱棣的情況,還托人送信勸說朱棣。

信中他說:「建文之治亂矣,君父子兄,人之常情。殿下勿與之爭,保重為要。老臣必竭忠心輔佐。」

陳亨并不清楚,他的這封勸諫信被建文帝的心腹發現了。建文帝大怒,認為陳亨意圖叛變。于是他一紙詔書,將陳亨調離北平,前往大寧。

收到詔書的陳亨無奈嘆息:「我老矣,恐無力回天。」他雖不愿意,還是只得領命前往邊遠的大寧就任。

走之前,陳亨憂心忡忡地囑咐家人:「我不在北平,你們一定要保重自身。焉知天命如何,我恐怕再回不來了。」

1399年七月,建文帝意圖捉拿朱棣的密謀被發覺,朱棣在北平發布《明夷台表》,正式起兵反抗。陳亨心中措手不及,日夜牽掛北平局勢。

他派心腹密探傳入回北平的真實情況,還暗自準備,想在時機成熟時出面相助朱棣。

兩月后,68歲的陳亨得知朱棣親率大軍來攻大寧。陳亨眼見大勢已去,鄭重做出了人生的又一次抉擇——歸降朱棣。

當燕軍勝利進入大寧,陳亨迎上前去,跪拜朱棣的戰馬,叩頭流涕:「陳亨謹以死心,歸順大王萬年!」

朱棣忙下馬相扶,感慨萬千:「亨哥,你我師友一場,何必如此!」

陳亨擦干眼淚,語重心長地說:「我陳亨身在朝廷多年,獲皇上知遇,功成身退。然建文方政日非,君父之情,人之常情。我情難自禁,愿助殿下靖難!「

朱棣深受感動,兩人相視一笑,緊握雙手。從此,陳亨正式加入靖難,誓要助燕王奪回天下江山。

三、將軍再戰勇如斯,老驥伏櫪心不死

歸降燕王后,68歲的陳亨不愧「老驥伏櫪」,仍然勇猛如昔。

1402年九月,陳亨跟隨朱棣南下,在鄭村壩大戰南軍。朱棣親自將陳亨、張玉、朱能等老臣編為先鋒軍,由陳亨統領右路軍馬殺入南軍陣中。

當兩軍交鋒之時,陳亨勒馬高呼,身先士卒,如躍虎添翼,殺入敵陣。他左右橫掃長刀,南軍竟無人能擋。老人功勢自此愈發猛烈,所向披靡。

敵軍主帥李景隆見狀大驚,親自率領親兵來戰。陳亨眼見李景隆大旗,立即迎頭痛擊。兩軍單挑數回合,陳亨假意敗退,引李景隆深入。趁其不備,陳亨突然回馬反擊,重創李景隆。

朱棣見狀大喜,對陳亨贊不絕口。陳亨也大笑:「我雖年近古稀,殺敵助威如故!」

一年后白溝河之戰,南軍悍將平安連傷陳亨和徐忠。陳亨胸前中刀,血流漫地,倒在馬下。

朱棣親自抱起陳亨,心疼不已。陳亨忍痛說:「我等生來就是為王家打仗的!這點傷算什麼,還要上陣為大王效力!」

言畢,他掙扎著要爬起來。朱棣忙抱住他道:「老臣傷重,速速救治要緊!」

其后濟南之戰,70歲的陳亨傷重難愈,再也無法返回戰場。他心中遺憾萬分,眼看己老力衰,不再能馳騁疆場。

臨終之際,陳亨還在囑咐隨從:「我雖不能再戰,你們要繼續跟隨大王,誓死報效王室!」

1402年冬,陳亨在北平家中吐出最后一口氣,才心滿意足。

四、父死沙場子相繼,十代忠魂守大明

陳亨去世后,朱棣登基為成祖,追封陳亨為涇國公。陳亨的兒子陳懋也在靖難戰功赫赫,被封為寧陽侯,世襲不替。

陳懋繼承了父親的勇武與忠誠,一生與大明同呼吸共命運,鎮守寧夏,拒絕蒙古入侵。每每出征,陳懋總是沖鋒陷陣,與敵人血戰到底,立下赫赫戰功。

他的后人寧陽侯陳家,也世代忠心耿耿,為明朝效力十代之久。每一代陳家男丁,都衣錦還鄉,壯烈犧牲。他們將陳亨「盡忠報國」的家風傳承了下來。

直至最后一代寧陽侯陳光裕,與明朝同在,誓死捍衛王朝江山。1644年,李自成破京師之時,陳光裕率家丁力戰,壯烈成仁。

至此,陳亨及其家族,也算是對朱明王朝有始有終了。

結語

歷史無絕對,價值取決于站位。陳亨作為明初重要的開國功臣,晚年功成身退。建文帝的做法激起了他對昔日師友朱棣的念念不忘。陳亨的選擇,也因時勢使然。

他帶領大寧之師歸降朱棣,堪稱撥亂反正。此后又與朱棣血戰沙場,為明朝中興立下汗馬功勞。其子孫世代報效王室,可見一斑。

所謂「有功之君」,非一朝一代所能絕對。陳氏出身元末,既隨太祖開國,又助成祖靖難,忠魂與明朝相隨,其歷史意義自當昭然若揭。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