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一個起于邊陲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在明朝末年席卷北方,建立大順政權,自立為帝。然而他的王朝僅存續42天便覆滅,他本人也在逃亡時死于九宮山。這位農民出身的帝王,其妻子高氏又有何樣的故事?
1582年,李自成出生于陜西三原一個叫做李莊的小村子。他的祖輩都是村中的窮人,靠種地為生。21歲那年,李自成被迫繼承了父親的差役,在驛站當差。
不久,他因為欠債被告上公堂,鋃鐺入獄。獄中他受盡欺凌,幸虧結識了高一功,得他搭救出獄。為報答高一功,李自成還幫他殺了自己的債主報仇。一個偶然的機會,李自成發現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通奸,他青筋暴起,將妻子當場殺死。
背負兩條人命的李自成無處可逃,只得沿黃河西進,來到甘肅,在這里投軍當起邊兵。入伍后,李自成憑借過人的勇敢很快晉升為軍中的隊長。這時,金軍來犯,各路明軍趕去京城救援,途經甘肅時,軍餉不發,李自成憤而發動兵變。兵變后,他帶人投奔了西北起義軍,轉戰漢中、四川一帶。
在這些轉戰的日子里,李自成結識了高一功的姐姐高氏。高氏生得標致,不同于當時女子的柔弱,而是能拉硬弓,可上戰場殺敵。她跟隨哥哥參加起義,成為一員女將,深得李自成傾心。兩人都是從戰場上走來的人,很快確認了關系。
高氏不僅可愛,而且處變不驚,與李自成一拍即合。在往后的歲月里,高氏始終陪伴在李自成身邊,成為他最信任的心腹和愛妻。
李自成年少時家境貧寒,被迫替父親去當差役,可見生活所迫。后因欠債入獄,獄中受盡欺凌,對當權者心生不滿。得高一功相救出獄后,他便選擇了報復社會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連殺債主和前妻。
這表明李自成性格暴烈,行事極端。在遭遇不公后,他選擇的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反抗和仇殺。所以後來他一路西逃,最終選擇了在邊陲投軍的道路。
在軍中,李自成的才干得到施展,他由邊兵逐步晉升,權力在手,便選擇發動兵變來反抗不作為的腐朽統治。可見他有反抗精神和軍事才能,但也極端沖動。他的妻子高氏也富有反抗精神,不甘做柔弱女子,選擇拿起武器奮起反抗。兩人都是激烈倔強之人,理想家,在戰亂中偶然相識,自然一拍即合。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李自成所在的起義軍也在四川一帶活動,襲擾官府,壯大了實力。1621年,起義軍一個頭目降廷,起義軍分裂。李自成帶人渡過黃河,投奔另一支起義軍闖軍。
在闖軍里,李自成與高氏夫妻二人積極參與軍事會議,提出很多戰術策略,使起義軍在與明軍的戰斗中屢屢取勝。李自成憑借軍事天賦很快晉升為代理主帥,他與高氏一腔熱血,誓要推翻腐朽的明朝統治。
明末時期,明廷積弊已深,對民不聊生。李自成夫婦眼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備受欺壓,心中義憤填膺。在起義軍中,他們終于看到翻身改命的希望。
每每打勝仗之后,李自成都會興奮地對高氏說:「我們的大業指日可待啊!」高氏也洋洋得意,覺得推翻明廷統治的目標快要達成了。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描繪未來的藍圖,想要建立一個民富國強的大順國。
起義軍在他們的帶領下壯大,明軍屢戰屢敗。李自成與高氏由此更加堅定了奪取天下的決心。他們整日圍坐在賬篷中,研究戰術布局,一邊下圍棋模擬戰場,一邊確定各路起義軍的行動方針。
1644年正月,李自成起義軍終于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統治。李自成立刻即位,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自稱帝向天下宣告他的夙愿達成。他欣喜異常,立刻封妻子高氏為皇后。
然而,大順政權立國之初便陷入內憂外患。李自成本是農民出身,對統治國家沒有經驗,加之起義軍軍紀渙散,北京城很快陷入混亂。外有清兵壓境,內有各路明軍舊部暗藏骨肉。大順政權岌岌可危。
太祖皇帝登基儀式結束后,高皇后欣喜地對李自成說:「多年的心愿達成了!您是天命所歸,必能治國安民,興旺大順!」李自成也沉醉在即位的喜悅中,對高氏許下美好的諾言。
然而很快,他們發現統治一個國家遠非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李自成并不懂如何治國,他僅依靠起義軍的武力控制住北京城。而起義軍久經沙場,紀律渙散,擅自搶掠百姓財物,導致民心離散。
李自成與高氏對此猝不及防,局勢一天天惡化,他們無計可施。終于,外患內亂加在一起,大順政權在建國后僅42天就土崩瓦解。多年心血就這樣付之東流,高皇后痛心疾首。
五月,清軍聯合舊明勢力攻入北京,李自成倉皇出逃。大順王朝僅立國42天便灰飛煙滅。李自成與高氏只得帶著殘部西逃至湖北。兵敗如山倒,李自成黯然神傷。
他們來到九宮山想攀巖過崖,不想遇到一隊當地鄉民。李自成一時大意,被鄉民認出,群起圍攻。他失手墜崖,被鄉民活生生砸死。至此,這位起于苦難、幾經輾轉建國的帝王落得窩囊收場,而他創建的大業也就此幻滅。
當李自成墜崖的噩耗傳來,高氏悲痛欲絕。她不敢相信自己親手打造的大業就此化為泡影,心中悔恨莫及。但很快她振作精神,帶領殘部,決定投降南明政權。
為了安定軍心,南明封她為「忠義夫人」,她的部隊也改名為「忠貞營」。高氏欣然接受,打算退隱朝政,度過余生。
可就在高氏剛想從戰火中解脫之時,南明內部斗爭再起,她被卷入其中。高氏眼看手下悉數犧牲,自己也身負重傷。她絕望地想到,自己畢生的理想都化為烏有,日子再無意義。
于是高氏整理衣冠,挺起殘軀,來到桂林城下,自焚殉夫。她決定以生命來完整這個未竟的夢,死而后已。
至此,從戎多年、共謀大業的李自成夫婦雙雙殞命,他們的事跡也就此被歷史掩埋。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有李自成建國42天的傳奇。而他勤儉節約、辛勤耕作的妻子高氏,其不幸的一生,除了這場夢,似乎一無所有。
李自成和高氏是明末起義的一個縮影。他們農民出身,卻也有一腔熱血與理想,想要推翻腐朽統治,建立自己的政權。然而時運不濟,內憂外患,大業終成泡影。
他們在起義中攜手并進,理想破滅后又相依殉難。正如李自成在建國時的狂喜與痛失江山時的黯然神傷,鏡頭拉遠,不也正是那個時代千瘡百孔的寫照嗎?他們的故事,亦是中國兒女不斷重復的悲歡離合。
李自成與高氏攜手掀起農民大起義,幾乎推翻了腐朽的明朝統治,可惜最后功虧一簣。但他們的故事成就一代傳奇,也預示著封建王朝必將被新的社會力量取代。他們雖未完全改變舊社會,卻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經驗。
如果沒有李自成高氏夫婦的起義探索,也許近代中國的變革會更加艱難曲折。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來者才能望得更遠、走得更穩。李高二人以農民的身份改變歷史,其精神永遠值得后人敬仰與傳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