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孔明欺他,劉備騙他,關羽恐嚇他,可此人才是三國最大智若愚之人
2023/11/04

前言

「天下紛亂,梟雄出」 這句話反映了在歷史上的一些時期,特別是紛亂動蕩的時刻,常常涌現出杰出的領袖和梟雄,他們能夠在亂世中嶄露頭角,實現自己的抱負。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典型的紛亂時代,其中曹操、孫權、劉備等主要角色成為了歷史的主要焦點,但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人物,如魯肅,他在三國歷史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魯肅是孫權的重要謀士和將領,他在孫權的統治下為東吳立下了許多戰功。他在赤壁之戰中的策略,以及他在與劉備和關羽的交往中展現的智慧,都是東吳成功的重要因素。魯肅的存在使孫權能夠在復雜的三國格局中謹慎行事,維護東吳的利益。

雖然三國歷史中的焦點通常集中在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些主要角色上,但其他重要的人物也為歷史的發展和事件的進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富家子弟不嗜錢,只愿救苦救貧

魯肅生于一個望族地主之家,家產豐厚,可以說是金玉滿堂。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中長大,魯肅本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卻沒有沉溺于荒唐歸樂之中。

因為自小目睹農民的疾苦,魯肅對百姓的辛勞涕淚十分憐憫。他心中明白,自己生來富足,就是為了幫助他人。

于是,魯肅開始敞開糧倉,布施財物。每當有饑荒之年,他就賣掉自己的田產,用錢買糧分給鄉親;每當有流民為官兵所害,無處藏身,他就開放家門,庇護這些無助者。他不計較自己的利益損失,只要能幫到一個人,他就心中歡喜。

這在當時的豪強地主中可謂聞所未聞。朝中奸佞當道,地方官員視民如草芥。許多富戶不但不施舍濟貧,反而趁亂兼并鄉野,欺壓百姓。唯有魯肅行事與眾不同,他用仁義之心謀人之福,這使他聲名鵲起,成為當時人民心目中的大恩人。

識賢結交,手握大權竟不圖錢財

在這樣亂世,魯肅的仁義舉動吸引來了許多賢才。周瑜、呂蒙、甘寧等人都主動來拜訪魯肅,與他結下了莫逆之交。魯肅熱心慷慨,又善識人知面,因此結交了一批賢才。這在亂世中立足尤為難能可貴。

周瑜看中了魯肅的人品和遠見,主動拉他到江東,推薦給還是青年的孫權。當時孫權才剛繼承父兄的基業,正是力量薄弱的時候。

有些人趁機打擊孫權,想要奪取他的地位。魯肅見狀主動為孫權出謀劃策,幫助他鞏固了江東的統治。

孫權任命魯肅為西部督護,掌管軍政大權。但魯肅沒有因為手握大權就圖謀不軌。他沒有積攢自己的勢力,沒有謀取私利,依然廉潔自持,克己為公。在朝中,他只給孫權提供建議,從不參與黨爭;在民間,他仍然盡心救助百姓。這樣的人,讓孫權看了也敬他三分。

出謀劃策,巧妙達成劉孫聯盟

建安五年,曹操南下荊州,意圖吞并江東。面對曹操強大的軍力,孫權自知難敵,正籌謀對策。此時魯肅獻計,建議孫權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

他向孫權分析目前的形勢:「曹操兵強馬壯,我方單獨對敵只怕難以取勝;但若與劉備聯手,則可互通聲氣,內外呼應,方能驅逐曹兵。」孫權聽后大悟,派魯肅攜禮前去游說劉備。

魯肅興致勃勃地去見劉備,據理力爭,終于說服劉備聯合出擊。劉孫聯軍在赤壁大破曹軍,穩固了在江東的局勢。若沒有魯肅的睿謀,單憑孫劉兩家恐怕難以達成同盟,后世也不會有赤壁大戰這場驚天動地的勝利。

出于國計,將荊州暫借劉備

赤壁大捷后,魯肅認為孫劉聯盟勢頭正順,應趁勢發展。但直接吞并荊州勢必會引起劉備猜忌,破壞雙方關系。于是他建議孫權暫時將荊州「借」給劉備屯兵,既可收復老底,又可緩和劉備戒心,可謂一箭雙雕。

這對孫權來說無疑是個艱難的決定,因為荊州是東吳的要沖。但魯肅向孫權作了長遠的規劃:目前曹魏尚強,東吳實力有限,為國計著想,暫時退讓是上策;待吳國實力增強,再要回荊州也不遲。

孫權聽從了魯肅的建議,將荊州借給了劉備。起初一切順利,直到幾年后劉備拒不歸還荊州,雙方才漸生嫌隙。雖然事后證明這一決策有欠考慮,但從國家長遠利益出發,魯肅的建議也有其遠見卓識之處。

獨當一面,氣嚇武圣無敢動者

劉備占據荊州后,孫權數次催要無果,心中大怒。魯肅再度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前去見劉備賬下猛將關羽,詢問荊州之事。眾人都不看好,因為關羽武勇過人,性子直爽剛烈。

但魯肅毫不懼色,一個人來到關羽賬前。他先是溫言軟語地勸說,但見關羽態度強硬,便激昂慷慨地指出劉備無信,批評關羽盲目效忠。他義正詞嚴,語重心長,將關羽辯得無話可說。

建安十三年,天下英雄,能當關羽面前獨當一面者,只此一人而已。關羽也只得退讓三舍,從此對魯肅另眼相看。而魯肅憑借這番氣魄與口才,成功地在關羽面前堅持了東吳的立場,可見其智勇無人能比。

沉穩內斂,深謀遠慮成就一代能臣

魯肅一生低調內斂,甚少在言語舉止上透露自己的心思,常使人感覺他木訥憨厚。但這正是他深藏不露的智慧作祟。在關鍵時刻,魯肅總能冷靜分析,提出超前的建策,成為孫權麾下的頂梁柱。

他不顯山不露水,數次為東吳的國策出謀劃策,而后成就卓著。可見他內心深沉老成,絕非表面看來的老實善良。如果非要給魯肅下個定義,不如說他是「智若愚」、深謀遠慮的政治家與軍師。正因為有了這樣穩重內斂又富于遠見的輔臣,東吳國才能在三國亂世中穩健發展。

后記

縱觀三國時代,梟雄并起,英才輩出。有人靠武力開創一方,有人依靠政治手腕謀求勝利。而魯肅則是以仁義之心和遠大抱負,在亂世中成就不世之功。他救民扶貧、識賢結交、出謀獻策,始終保國家利益于心,最終成為孫權麾下的重要謀臣。

魯肅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有著將才與仁,又能沉得住氣,深謀遠慮。他的一生可謂氣度非凡、胸懷坦蕩。正是有了這樣仁義忠誠、謀定而后動的臣子輔佐,孫權才能在亂世中穩定發展,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魯肅的一生,足以為后人立下光輝的楷模。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