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朝堂斗毆,他當場打死錦衣衛頭子,明代暴力哥從此揚名立萬
2023/11/07

前言

誰不渴望一戰成名,獲得眾人的贊譽?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那麼1449年那位在朝堂上當眾擊斃錦衣衛頭子的王竑,又是何許人也?他為何大鬧朝堂,最后卻聲名遠揚?當年的明廷,究竟發生了怎樣驚天動地的血案?

王竑:朝中耿直的名臣

王竑,字廷秀,明朝正統年間大臣。出生于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市),自幼家貧,謹慎刻苦學習。王竑20歲中舉人,后又考中進士,官拜翰林院編修。

王竑為人耿直仗義,性格正直不阿,深得當時的張太后賞識。張太后見他才學出眾,議論時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便提拔他入禁中輔導年幼的朱祁鎮讀書。朱祁鎮登基后,王竑被提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掌管詹事府事務。

在朝堂上,王竑經常義正詞嚴,對一些腐朽陋習和官員損害民生的行為提出批評。這使他在朝野之間獲得了、正直的美譽。許多普通百姓也都稱贊王竑是個仗義執言、清正廉明的好官員。

風云突變,王振專權

正統元年(1436年),年僅9歲的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英宗年幼,由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張太后智慧高瞻遠矚,深得敬重。她聯合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共同執政,使朝政清明,明朝國泰民安。

張太后與三楊相繼去世后,王振把持朝政,朝堂風云突變。王振原是太監,從小侍奉英宗,掌管內廷。英宗登基后,王振受到張太后壓制,不敢妄動。張太后去世后,王振野心暴露,把持大權。

王振憑借對英宗的控制,迅速在朝堂中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他策劃陷害、排擠所有敢于反對他的大臣,只重用自己一派人馬。英宗對王振極為信任,稱他為「先生」,對他言聽計從。王振因此權傾朝野,朝中幾乎沒有人可以制約他的作為。

許多官員不堪王振的打壓,紛紛請辭告老還鄉。一時間,朝廷上的氣氛變得莫名其妙,人人自危,生怕得罪了王振而遭禍。王振的專橫作風也引起許多百姓的不滿,大家私下里都在痛罵王振是個罪大惡極的奸臣。

致命的土木堡之變

正統十年(1445年),英宗親政。王振入直內閣,專權日甚,窮兵黷武。他先后四次調遣大軍征討思任發的叛亂,不僅沒有成功平叛,還導致國庫空虛,士兵死傷慘重。許多士兵在戰場上因傷病而死,遺體也無人認領,極為痛惜。

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來明廷進貢,希望改善雙方關系。然而王振出于私利,削減了回贈瓦剌的禮品。也先深感失望,離開時發誓要向明朝復仇。

不久,瓦剌部屢次侵擾明朝邊境,殺掠百姓。英宗倍感羞辱,一心想重振明朝在蒙古地區的威嚴。王振見機不可失,再次鼓動英宗組織五十萬大軍北伐瓦剌。

其實這支軍隊數量被王振夸大了,實際只有二十萬,且多是剛從麓川之戰中撤退回來的疲弊殘部。王振完全忽視了軍隊的戰斗力不足這個事實,只想著自己的私利和仕途。

在北伐途中,王振讓英宗從他老家經過,又反悔要英宗繞道,導致行軍方向反復無常。北伐大軍來到土木堡時,完全陷入瓦剌軍的埋伏。明軍大敗,王振戰死,英宗被俘。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大敗的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震驚。百姓們感嘆這場戰爭根本就是王振一手策劃,導致國家元氣大傷。皇弟朱祁鈺被立為帝,正準備應對北方的威脅。

王竑一戰成名,為正義制裁奸佞

英宗被俘的同時,王振已死的消息也傳開。朝中大臣看準時機,紛紛上書新登基的景帝,請求清洗王振的黨羽,以平民憤。

景帝想要穩定政局,同意他們的請求。于是王竑帶領眾臣,在朝堂上將王振的心腹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擊斃。馬順生前與王振勾結,多次踐踏法紀,參與王振的團伙作惡,為非作歹,早就讓百姓們憤懣不平。王竑終于找到機會,當眾大打出手,將馬順斗毆至死,為民請命

在場的百官看到王竑為正義制裁奸佞的英勇氣概,都不由為他喝彩。此事后,王竑的威名遠揚,老百姓們都傳頌他的義舉,說他終于為我們出了這口氣,報了我們的公道。

朝野上下也再無人敢公然違法亂紀。王竑通過這次大鬧朝堂,一舉成名,聲名遠播。許多人都說,王竑這個人雖然做事極端,但是確實為百姓鳴不平。如果沒有他,我們的苦楚只會更甚。

冷宮8年,英宗奇跡般復辟

盡管景帝登基,但英宗仍然被俘在蒙古。景帝為鞏固地位,對英宗不聞不問。直到8年后,景帝突然重病,此時于謙等英宗的支持者終于找到機會,將被囚禁的英宗悄悄釋放回京。

然而,英宗8年來被困囹圄,飽受折磨,已經消瘦不堪,身體孱弱。久未見光的他,雙目幾乎失明。英宗的支持者們看到他的慘狀,都潸然淚下,痛心疾首。

就在英宗回京的一夜之間,朝野局勢發生巨變。在于謙等人的操縱下,景帝被廢為郕王,而英宗奇跡般地復辟成功,再次成為明朝的統治者。

然而,就在眾人為英宗的復辟歡欣鼓舞之時,英宗卻在即位后第一時間誅殺了于謙。于謙作為英宗的支持者,協助他復辟,卻遭到如此殘忍的報復。朝野為于謙的慘死感到不齒和痛惜。

英宗復辟后,他的統治更加昏庸,任由小人當道,導致朝政日益衰敗。可惜他終究沒有從多年沉冤中汲取教訓,成為一個明君。

結語

明朝正統年間的宮廷斗爭,充分暴露出君主專權和腐朽統治的危害。王振與英宗先后發動的戰爭削弱了國力,卻荒謬地導致兩人相繼斃命。王竑雖然為正義發聲,也難脫是政治斗爭的一角。

而于謙等大臣則充分展現出權力斗爭的殘酷無情。英宗復辟后痛下殺手,讓人不寒而栗。可見到了生死存亡關頭,沒有人還顧得上什麼道義良知。

人民最終淪為了這場紛爭的最大犧牲品。回顧歷史,讓我們從中汲取教訓,建設一個更加法治、理性和仁愛的社會。唯有如此,國家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幸福。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