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故事
人物傳記
    
漢武帝打了一輩子匈奴,為何失去衛青霍去病之后,晚年連打敗仗?
2023/10/14

前言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大力整治吏治、推行改革、強化中央集權,使漢朝國力達到鼎盛。

尤其是他早期依靠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一舉恢復了漢朝北方邊境的安全。然而,當這些呼風喚雨的名將去世之后,漢武帝的晚年北伐之戰卻屢戰屢敗,無法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究其原因,關鍵在于作戰環境的變化,以及漢軍將領的參差不齊。

一、趙破奴被俘,漢軍2萬人投降

公元前103年,距離霍去病去世已有14年,衛青去世已有3年。這一年,烽火再起,漢朝與匈奴之間爆發了自漠北之戰以來的首場大規模交戰。

戰前,匈奴內部發生了權力更替,年輕的兒單于繼位后將漢朝使者扣留,雙方關系再度緊張。漢武帝正準備大舉出兵,卻因漢軍馬匹不足而不得不暫緩軍事行動。

然而就在此時,匈奴內部出現了反兒單于的勢力。左大都尉欲謀殺兒單于后投降漢朝,于是派人聯系漢武帝。漢武帝大喜,立即派遣趙破奴前去接應。

趙破奴是漢軍一員猛將,曾在霍去病麾下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對他寄予厚望,派他率2萬人前去執行這項重任。

然而就在趙破奴行軍至浚稽山時,兒單于發現了陰謀, 使大都尉計劃失敗。為報仇雪恨,兒單于立即派左賢王率8萬匈奴騎兵去追擊趙破奴。

面對兵力懸殊的局面,趙破奴本可暫避鋒芒,退回由漢軍控制的浚稽山一帶。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在返回途中突然離隊去尋水,被匈奴軍俘虜。

由于漢軍主帥被擒,2萬大軍渡河無望,紛紛向匈奴投降。這次出征以漢軍的全面失敗告終,是漠北之戰后漢匈雙方的首次大戰,漢武帝也嘗到了沒有名將獨當一面的苦果。

二、李廣利大敗,李陵5千人盡淪降胡

兩年后,公元前99年,漢匈之間再起戰火。這一次,漢武帝調集了多路大軍北上征伐。

總共30余萬大軍分三路出擊,主力部隊由李廣利率領,共13萬人,從朔方出發;另有兩支步兵部隊分別從酒泉和五原出發。

此時的匈奴單于深感形勢不利,于是遷移部族向北避難。漢軍三路進軍均獲得初步成功,擊退匈奴部隊。

就在此時,一名小小軍官李陵忽然請命,要求率領5千步兵直搗匈奴腹地。在取得漢武帝首肯后,他果然深入敵境,擊退匈奴左右賢王,殺敵萬余。

然而由于后續援軍未到,李陵部最終孤軍深入,在寡不敵眾下幾乎全軍覆沒,只有400人突圍。李陵本人也在彈盡糧絕后選擇了投降。

與李陵一路的輝煌戰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漢軍主力李廣利一路則先勝后敗。

在初期順利擊退匈奴軍隊后,李廣利不知滿足,一心求戰。在部下的勸阻下,他只得率軍回師。然而在途中的燕然山遭到匈奴軍襲擊,漢軍大敗,損失達兩萬人。

此役過后,漢朝雖然殲滅匈奴一萬余人,但自身傷亡也極為慘重。漢軍主將能力不足,已難以打出漂亮戰果。

三、21萬大軍會戰,兩軍不分勝負

經過兩年休整,漢武帝決心要再戰匈奴。公元前97年,他調集了自漠北之戰以來最為龐大的軍隊,達到了21萬人。

這支軍隊由四路大軍組成,主力仍然是李廣利所部。漢軍以壓倒之勢北上,意在徹底殲滅匈奴力量。

而匈奴單于也全力應戰,移民遷徙、積聚糧草,調動10萬精騎,誓要大戰漢軍。

然而當兩軍會戰之時,結果出人意料——李廣利和匈奴單于部隊試圖包圍對方,但都未能成功,戰至第十天兩軍皆是疲憊不堪,不得不各自撤退。

另外兩路漢軍一無所獲,一路小捷。讓漢武帝驚訝的是,即使調集如此龐大軍力,漢軍依然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此役過后,雙方都懈怠,停止了七年的軍事對抗。可見這場會戰,對漢匈雙方軍力對比的影響微乎其微。漢武帝不得不承認,自己小瞧了曾經的手下敗將。

四、憤怒之舉害軍,7萬人覆沒

公元前90年,巫蠱之亂和內亂令漢武帝心力交瘁。就在此時,匈奴趁機犯邊,漢武帝怒不可遏,重新發兵。

這一次,他再次任命李廣利為主帥,率7萬精銳北上征伐。此時的李廣利正為謀立女婿為太子而與宰相結盟,一心想在戰場上立功。

起初,李廣利的確取得了勝利,擊退匈奴右大都尉。但就在準備回師之際,李廣利忽然接到謀立女婿的計劃敗露、全家被捕的噩耗。

憤怒與絕望的他決意孤注一擲,不惜深入匈奴腹地尋敵。然而軍心渙散之下,他最終在燕然山被匈奴單于圍困。

漢軍既然深入敵境千余里,又因主帥心急如焚而軍心不穩。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7萬精銳竟全軍覆沒。這也成為漢武帝時期對匈奴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五、名將去世,戰略環境不同

回顧漢武帝對匈奴作戰的歷史,不難發現一個顯著的事實——衛青和霍去病在世時,漢軍大獲全勝;兩位名將去世之后,漢武帝的晚年北伐屢戰屢敗,始終無法重現舊日的輝煌戰績。

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在于軍隊將領的質量出現了巨大的差距。

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朝歷史上最杰出的軍事名將,他們出生入死、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而在兩人去世之后,漢武帝手下再無這樣的猛將,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像李廣利這樣能力平庸的將領。

其次,自漠北之戰之后,漢匈之間的戰略態勢也發生了變化。匈奴后退到更北的地區,使漢軍必須長途跋涉才能作戰。而漢軍的糧草供給也成為一個巨大的障礙。

再則,漠北之戰后的漢朝國力已經有所消耗。尤其是漢軍的騎兵數量嚴重不足,這也極大的削弱了漢軍作戰的優勢。

綜上所述,衛青、霍去病等猛將的離世,戰略環境的變化,以及國力的相對衰落,共同導致了漢武帝晚年對匈奴作戰屢戰屢敗的局面。這也給后人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教訓。

結語

漢武帝曾依靠衛青和霍去病等名將取得輝煌的軍事勝利,但這些猛將的離世使漢軍實力大不如前。加之作戰環境的變化,導致漢武帝在晚年多次北伐均告失敗,無法重現往日輝煌。

漢匈力量對比的變化預示著漢武帝去世后兩國軍事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朝代盛衰均隨天命。可貴的是漢武帝晚年的經歷給后人以深刻反思。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爭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023/11/09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儀,他是偉大的人民教師,兒子都是國家棟梁
2023/11/08
清朝滅亡后,皇后嬪妃們去哪了?
2023/11/08
趙云和馬超誰更厲害?2方面分析看似伯仲之間,實則趙云更勝一籌
2023/11/08
古代窮人每天吃什麼?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
2023/11/08
紀曉嵐出上聯「一筆直通,兩扇門敞開」,尼姑怒罵,紀:還沒完呢
2023/11/08
明朝無恥的內閣首輔,李自成厭惡不已,將他折磨5天5夜、腦裂而亡
2023/11/08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何打仗時卻坐著「輪椅」,這才是他的可怕之處
2023/11/08
山海關有多厲害?為何清軍26年來寧愿繞路打明朝,也不敢攻它1回
2023/11/08
劉邦長子劉肥:為何能逃過呂后的打壓?看看他是如何與后媽相處的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