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之所以成佛,還得從他對待女人的態度上來看。
眾所周知,《水滸傳》是一部男人書,女人的戲少得可憐。魯智深的數次義舉卻直接或間接的都和女性有關,這就是魯智深這個人物的值得玩味的地方。梁山好漢中,唯獨魯智深屬于這種情況,沒有第二人。
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魯智深和女性的幾件事,和矮腳虎王英的好色不同,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女性,魯智深做的是救助,是抱打不平,王英則屬于另一種類型。作者這樣安排情節,塑造這個人物,目的是什麼,又想反映什麼?這有著很大的思考空間,的確值得思索。
在所有的梁山好漢中從頭到尾對女人最為疼愛、最為女人打抱不平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花和尚魯智深,別人在他面前都可以說是和渣男無異。
魯智深是個和尚,但他的一生與三個女人有關,不但有關,還決定了他的命運。
第一個女人是他的酒樓里遇到的金老和他的女兒翠蓮,三拳打死鎮關西,至今蕩氣回腸;第二個女人是桃花莊劉太公的女兒,對周通的一頓拳腳讓黑白兩道見識到了什麼是天道;第三個女人是林沖的娘子,是這個女人讓魯智深徹底落了草。
金圣嘆說:「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金圣嘆愧,我亦愧,世人亦愧。
魯智深有女人緣,卻不認為那是女人緣,心內只有人,而不分女人男人,浩浩乎心胸,眾生平等。金圣嘆評他:「為一女子弄出來,直弄到五台山去做了和尚。及做了和尚弄下五台山來,又為一女子又幾乎弄出來。夫女子不女子,魯達不知也;弄出不弄出,魯達不知也;和尚不和尚,魯達不知也;上山與下山,魯達悉不知也。亦曰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如是而已矣,又烏知我是和尚,他是女兒,昔日弄出故上山,今日下山又弄出哉?」
這是什麼?這是佛!
吃肉喝酒、殺人放火,哪有一點和尚的樣子?然而魯智深卻是一個真佛,無牽亦無掛,無榮亦無恥,隨性而為而皆善,這不是佛是什麼?
魯智深對女性的態度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仍有一定的思考和借鑒意義。魯智深不好色,卻不乏憐香惜玉之情;魯智深不淫邪,卻有護花使者之舉。在他心里,女人也是人,不像李逵那樣對女人有著強烈的排斥心理。處于封建的一個男權社會,對女人能夠做到不歧視、不虐待,實屬難能可貴。
魯達的出場給人帶來一種暢快的感覺,對待弱者,他敞開了博大的胸懷給予了深深的同情和無私的關懷,這充分的顯示了他那溫柔的悲憫之心;對待惡人他又絕不姑息。這就是人性中完整的善。同情幫助他人只是部分的揚善,除惡才是更大的揚善,是更高意義上的揚善。現在我們的國人就比較缺少這種面對「強權」無所畏懼的精神。我個人以為《水滸》的前半部分寫得真的是很精彩,有很多的「亮點」。
咱們看看明朝批評家
李贄是怎樣評價評魯智深的:仁人、圣人、勇人、神人、羅漢、菩薩、佛。
仁人、圣人、勇人,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目標;
神人,是道家追求的最高目標;羅漢、菩薩、佛,是佛家追求的最高目標。
人生的三大境界魯智深一人占全了,我看即便神佛兼具,他也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