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一生中,他確實遇到了一些杰出的謀士,其中主要有法正和孝直(或作孝先)。這兩位謀士在劉備的軍事和政治生涯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法正被譽為「翼德侯」,他以才智和忠誠聞名。他在官渡之戰后加入劉備,提供了重要的策略和建議,幫助劉備穩固了荊州和蜀漢地盤,確立了基業。法正的智慧和堅定的支持為劉備取得了關鍵的勝利,包括赤壁之戰等。
孝直(或孝先)是劉備的關鍵謀士之一,也是劉備的親信。他在葭萌關之戰和公孫淵之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劉備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孝直以其忠誠和勇敢而受到贊譽。
然而,盡管擁有這兩位杰出的謀士,劉備最終未能一統天下。這是為何呢?
荊州烝陽人劉巴,生于書香門第,系出名宦世家。祖父劉顯為蒼梧太守,父親劉祥曾任荊州刺史、江夏太守。劉巴少年聰慧,通經史,有才名于鄉里。東漢末年,董卓亂政,劉祥助孫堅討伐董卓,卻在孫堅手下葬送性命。劉巴遂入劉表幕府,頗受劉表倚重。
劉表性格多譎,喜怒無常,劉巴素知其為人,故多所規避。一日,劉表請劉巴計議大事,劉巴稍一遲疑,劉表大怒,竟欲斬殺之。左右見劉表失態,急忙勸阻。劉表方止殺心,劉巴脫險墜命。此后劉巴深感劉表非其所托,遂棄官離去。
劉備據荊州之日,迎劉巴入幕。劉巴素聞劉備豪情,亦欣然前往。二人一見如故,劉巴遂成為蜀漢重要謀士。當日劉備許諾奪蜀一空,諸將競奪金銀,劉備大怒。劉巴進言:「主公勿憂,臣有兩策。」計倡鑄大錢,收市舍,以錢易物。不數月,府庫充盈。劉備大喜,自此倚重劉巴。
劉巴性情淡泊,不事,專心經濟。建安年間,每每有宴會,群臣爭言。劉巴獨坐一隅,不與言談。有人嗤之,云:「劉郎才高八斗,奈何今日沉默寡言?」劉巴淡然回答:「今日聚會,本為樂事,參與亦無益,不如靜坐。」言畢徐飲酒杯,舉重若輕。眾人無言,自慚形穢。
當曰,劉巴稍有微醺,酒力上頭,稍顯規矩。諸葛亮笑問:「今日劉叔何故有興頭?」劉巴哈哈一笑,撫掌大笑道:「亮兒,我今晚心曠神怡,想起我娘教導我的話——她說,人生在世,最快樂的是什麼時候呢?
答案是三樣:躺在床上休息時,坐在馬上奔騰時,和喝著美酒賞花時。今日我體會到這三樣快樂了,所以格外開心!」諸葛亮聞言大笑:「劉叔說的是人生至理,我也要時常回味這三樣樂事!」
當日群臣見劉巴醉態,亦大吃一驚。素來劉巴嚴肅正經,今日稍有醉態,頗為稀奇。眾人皆想,劉郎平日專心經濟雜事,平白之年給心中壓力頗大,今日稍微敞開心扉,也屬人之常情。但見劉巴醉后言笑自如,舉止大方,亦不失君子風范,實屬難得。
劉備西征漢中,法正獻策,大破曹軍。消息傳來,諸葛亮大喜,對劉巴贊嘆不已。劉巴笑曰:「法郎軍略過人,此乃眾望所歸。今日取得勝利,本就在情理之中。
」諸葛亮曰:「劉叔謙虛了,我等皆知漢中之戰,能順利取勝,實乃叔之經略策馬不可或缺!」劉巴聞言愕然,隨即撫掌大笑:「諸葛果然口齒伶俐!今日我尚能稍幫,皆仰仗諸葛統帥大局,此中自然
法正,字孝直,出自扶風世家。早年投靠劉璋,任州從事。法正為人剛正不阿,敢言敢諫,數次規勸劉璋改政愛民,劉璋不聽,法正遂閉門不出。
建安十六年,曹操伐張魯,劉璋恐怕蜀中不保,乃命法正使荊州觀察形勢。法正至新野,獲悉劉備之才,力勸其取蜀。劉備聞言喜出望外,自此結下不解之緣。
建安十九年,劉備攻取成都。法正入川赴任,受命守蜀郡太守。法正在蜀郡推行仁政,深得民心。當日法正巡行縣境,忽遇一母子在路旁乞討。
法正心生憐憫,問其緣故。母親痛哭道:「我兒生來體弱,丈夫又早亡,只能靠我一人相養。我白日在田里勞作,兒子只能在路旁待著。我們母子兩口人,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法正聞言心中一緊,即召去差役,傳其縣令。不多時,縣令趕到跪拜道:「我等確實無法照顧好百姓生活,今日得知此事,責無旁貸。」法正沉吟良久,然後下令道:「百姓之苦,乃我輔政失責。今后每遇此類窮苦之家,縣衙必須定期救濟,不得差誤。」自此蜀郡民心穩固,無患后顧。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伐漢中。法正言曹操有內憂軍心潰散,請趁機用兵。劉備大悅,親自統兵西征。張郃據陽平關固守,劉備攻之不下。法正進言道:「主公請依定軍山布陣,孤立敵軍,必可取得勝利。」劉備依計而行,終于大破敵軍,一舉奪得漢中。
奪得漢中之后,蜀漢國力日漸強盛,劉備欲取兩川,遂與東吳爆發夷陵之戰。當時法正已死,軍中無人能制劉備。劉備不聽諫言強攻,終至大敗,自此蜀漢國勢逐漸衰微。
事后,群臣商議失敗原因。眾人皆言,當日法正若在,必能勸止劉備冒進。反觀今日軍中,唯有諸葛亮勉強可以與法正比肩,但終非法正之敵。
諸葛亮曰:「法孝直生前,每與主公談笑自如,主公也常聽從其計謀。今日法孝直已故,主公進退失據,終至此地步!」語畢無不嘆息,認為法正之死致使劉備失去良謀,終至敗北。
劉備不幸病逝之后,諸葛亮攝政輔佐前主安享太平。然而他明白,要興復漢室重現昔日輝煌,仍需仰仗像劉巴和法正這樣的賢才。如今劉法二賢已歿,欲找出這樣的人才難如登天。諸葛亮雖然治國有方,但終究不是軍事之才。每每想到這里,他不免會默默落淚。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于眼睜睜看著夢想破滅卻無能為力。劉備一生夢想著恢復漢室榮光,卻因幾次戰役失利而無緣實現。其中最痛心的無疑就是法正早逝給蜀漢帶來的損失。
法正在軍事上的貢獻是無可替代的。諸葛亮雖才華過人,但終究不是天生的軍事家。法正若還在,定能幫助劉備審時度勢,不至于在夷陵一役遭遇慘敗。甚至在蜀漢的北伐過程中,法正的謀略也會對戰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劉巴在經濟方面則是另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操持之下,蜀漢的財政收入超乎尋常,軍資豐盈。若非劉巴早逝,以蜀漢后期的國力,想必不會陷入經濟困境。劉巴的經濟策略,足以推動蜀漢走向強盛。
無獨有偶,兩位頂尖謀士的早逝,直接導致了蜀漢大業的夭折。興漢復漢,終成泡影。劉備曾一度手握著「臥龍鳳雛」,距離天下不遠;無奈雙雙殞命,方知無人可成其大業!劉法二賢,蜀國凋零之根由也。思之令人唏噓不已,感嘆大業興衰,實系于人杰。
人才之泉源涸,則國破山河在;英雄氣短淺,則將帥徒喊打。劉法二賢,乃蜀漢百年基業之扶持者。二人早歿,勢必無法扶大局。雖則劉備前路困頓,然終非無望,唯才德匯聚方可興復漢室。此后蜀漢國運敗落,亦由人所致也。感慨之間,不免生嘆息,大業難續,黯然終老!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