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號稱「虎癡」,在典韋被殺之后,許褚成為曹操最為倚重的得力護衛。許儀,是許褚的兒子。雖繼承許褚的爵位,但許儀的才華并不出眾,官至牙門將。在鐘會伐蜀時,許儀作為先鋒,但最后卻被鐘會所殺。鐘會,是曹魏的后起之秀,深得司馬師的器重,是伐蜀的主要干將之一。
那麼,在伐蜀期間,大軍剛開拔不久,鐘會為何要無情地斬殺許儀呢?難道鐘會不擔心引起嘩變嗎?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許儀的確犯了錯誤,按軍法當斬。在鐘會伐蜀的時候,許儀擔任的是先鋒一職。所謂先鋒,不僅要偵察前方的敵情環境,還要逢山開路,遇水疊橋,為后軍的前進掃平障礙。
可是,當曹魏一軍和蜀軍相戰于南鄭關時,鎮守此關的盧遜早有準備。雖然剛開始沒有防備,但當盧遜率軍主動出擊時,鐘會也帶兵迎了上去。可是,半途中,拍馬過橋時,橋卻塌了。也幸好鐘會得麾下的士卒相救才得以安全,而橋塌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許儀這位先鋒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所以,按照軍法處置的話,鐘會斬殺許儀是沒有問題的。
其二,鐘會想要立威。鐘會是第一次帶兵伐蜀。雖然鐘會年少成名,但其名聲更多的是在才數技藝方面,而在軍隊的指揮,亦或者是軍事謀略方面還是不顯。而當時鐘會擔任的是伐蜀這樣的重大任務,這麼一來,鐘會這一位剛上任的統帥還沒有能夠征服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儀剛好犯了錯,鐘會難免要斬殺許儀來立威。畢竟,許儀的父親是許褚,若是能夠犧牲一個許儀來立威,在鐘會看來,還是很值得的。
其三,殺雞儆猴,劃分立場。首先,要了解鐘會為什麼能夠擔任伐蜀的統帥。鐘會雖然是太傅鐘繇的兒子,但是後來能夠擔任伐蜀統帥,卻不是鐘繇的功勞,而是因為司馬師。鐘會早年深受司馬師的賞識,成為司馬師的幕僚。
我們都知道,在曹魏后期,也就是高平陵之變后,真正掌控朝政的不是曹氏家族,而是司馬氏家族。而在司馬懿去世之后,繼任的則是長子司馬師。所以,鐘會和司馬師之間的關系,也讓他有了統兵伐蜀的機會。
然后,再來看看許儀。許儀是許褚的兒子,而許褚對曹操,對曹魏都是很忠誠的。這麼一來,許儀和鐘會就是政敵關系,根本不可能站在一起。再者,許褚當時擔任曹操的護衛,雖然很風光,但也得罪了一大批人。在曹操和許褚相繼去世之后,許儀和同僚的關系就有一些尷尬。
所以,這也是許儀在犯了錯,也沒有人堅持為許儀求情的原因。畢竟,堅持求情,就會被支持司馬氏的鐘會所針對,讓鐘會有了向司馬師表忠心的機會;而且許褚也不在了,為了許儀而損害了自身的利益,這些人也不愿意。因此,許儀最后只能被鐘會所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