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三桂投靠了李自成,清軍還真沒有把握問鼎中原,可能打一仗強搶點東西就撤回關外了。
起初,滿清是根本就沒有問鼎中原統一天下的想法,當李自成逐漸接近京師的時候,多爾袞給李自成去過一封信,他建議雙方互相配合,共同推翻大明朝。
如果李自成聽了多爾袞的建議,大順和滿清很有可能劃黃河而治,黃河以北屬于滿清,黃河以南太行山以西屬于大順政權,大約恢復到遼宋時期的割據狀態。
雖然沒有回應,但滿清一直在關注明朝和李自成的戰爭。
1644年3月中旬,吳三桂奉命放棄寧遠城,率領主力部隊進京勤王。
消息很快傳到了多爾袞這里,他判斷明朝面臨著嚴重的危機,滿清的機會來了,所以命全軍整頓軍器儲備糧餉馬匹,準備在4月初大舉入關。
就在滿清積極準備的時候,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已經在3月19日這一天進入京師。
消息在4月初傳到了沈陽,多爾袞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
范文程認為,現在是奪取天下統一全國的最佳時機,并且告訴多爾袞,如果滿清只想在關外偏居一隅,也可以趁這個機會狠狠撈一筆,但是如果滿清想要統一天下,就要把眼光放長遠,入關之后收取民心。
可見,直到李自成進入京師,滿清高層才確定入駐中原的計劃,但是并沒有絕對的把握,畢竟在此之前滿清數次入關對華北地區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壞,當地老百姓沒有多少原因歸附,所以范文程才認為想要奪取天下要一改往日的政策,入關之后要籠絡當地人。
范文程的建議得到了多爾袞的支持,會后范文程意猶未盡,又給多爾袞寫了一封信。在這封信中他詳細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大明王朝的覆滅相當于秦失天下,滿清和李自成相當于楚漢,打敗李自成不僅取決于戰場的勝負,而且最關鍵的是要比李自成更能收獲人心。對于明朝官員,只要投降就能讓他留居原位。對于百姓則以安撫為主,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只要做到這兩點,北方數省就能傳檄而定,否則就會把天下百姓推到對立面,讓他們被迫和李自成聯合起來,那麼滿清奪取天下的大計就很難實現了。
范文程在會后再次強調民心的重要性,同時給出了比較具體的方案,再次證明滿清在此之前沒有奪取天下的想法。
對于范文程的分析,多爾袞深表贊同。
1644年四月初七,滿清舉行莊嚴的誓師儀式,準備出征奪取中原。
滿清計劃進軍的路線還和前幾次入關差不多,根據洪承疇的建議,大軍沿燕山北麓向西,經今天的青龍、寬城、承德、灤平等地從密云接近京師,試圖打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從清軍的這個進軍路線可以看出,多爾袞用兵謹慎至極,如果沿遼西走廊通過山海關進軍,肯定會遭遇吳三桂的關寧軍。吳三桂投降還好,假如不投降,雙方的大戰不僅會使滿清軍在和李自成交戰之前遭受一定的損失,同時也失去了先機。
李自成農民軍的戰斗力怎麼樣多爾袞不清楚,在西北和農民軍交戰多年的洪承疇可是非常清楚的。洪承疇認為,滿清軍隊在當時天下無雙,但是農民軍和明軍交戰多年其戰斗力也不可小視,這也是為什麼他認為應該從密云南下突襲李自成。可見,當時滿清沒有足夠的把握同時打敗李自成和吳三桂,即使他們之間不合兵一處。
滿清軍以每天60里的速度向京師挺進,如果不出意外將會在當年5月上旬越過密云和李自成軍交戰。
吳三桂如果投降李自成,對李自成來說將不會率軍前往山海關作戰,而是率領京師農民軍和滿清來一場京師保衛戰。此時,他的主力有50萬大軍,滿清則是12萬傾國之兵,雙方兵力對比為4:1。
李自成的農民軍戰斗力遠超過吳三桂的關寧軍,在一片石之戰中,吳三桂3萬關寧軍加七八萬鄉勇防守山海關,竟然抵擋不住李自成的攻擊,打到第4天就撐不下去了。
滿清主力部隊攻打山海關估計也就是這個水平,所以在當時李自成的軍隊和滿清主力雙方的戰力應該是相當,考慮到山海關之戰中李自成是率領的是部分兵力,不過10萬人左右,所以50萬農民軍的戰力至少等于滿清18萬-24萬人的戰斗力,也就是說李自成部的整體戰力強于滿清。
不過,要想吳三桂誠心實意的投降,李自成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以及部下在京師能夠善待吳三桂的家屬,甚至是善待前朝舊官員,如果做到這一點,李自成不僅能得到吳三桂的擁護,應該能得到黃河以北長城以南各省的共同擁護,滿清試圖入關奪取天下的想法就變得不切合實際了。
首先,在關內無法立足。
滿清要面對和自己戰力超過自己的農民軍的抵抗,即使野戰偶爾能取小勝,農民軍只要憑城堅守多爾袞也無可奈何,估計和前幾次入關一樣,在北方數省擄掠一番就得撤到關外。
其次,大后方岌岌可危。
滿清這次入關體現了當時滿清官僚階層的賭徒思想,在不了解吳三桂動向的時候竟然發傾國之兵。
根據當時的記載,滿清八旗子弟下到10余歲的孩童,上到70歲的老人都被動員,所以估計當時除了都城沈陽有一些精銳部隊鎮守之外,其他地方應該都是由老弱組成,或者是60-70的老人,或者是十幾歲的小孩。
如果清軍在和農民軍交戰的時候失利或者僵持不下,而吳三桂已經投降了李自成,以當時李自成的想法很有可能會命令吳三桂去抄滿清的老營沈陽城。要是這樣,多爾袞、范文程等人就只能在關內做一個流寇了。
其實,不要說吳三桂和李自成聯手,在當時如果吳三桂沒有去向多爾袞求援,多爾袞按照原路線經過密云攻打京師恐怕也沒有能力奪取天下。
按照多爾袞的原定進軍路線,需要從山路崎嶇的燕山北麓行軍,這里最多能保持每天30-40里速度,抵達京師要走1000多里地,需要1個多月的時間,也就是說得到農歷5月初才能和李自成在京師的留守部隊接戰。
(燕山北麓山巒疊嶂極難行軍)
清軍估計剛走一半,一片石之戰就結束了,然后吳三桂的關寧軍全軍覆沒或者少量逃往遼東地區,李自成奪取山海關。
此時,李自成既可以出關繼續追擊吳三桂殘余部隊,捎帶手把內部空虛的滿清打一頓,也可以在經過一番修整之后回師和多爾袞在京師干一仗,就算是打輸了,也能讓滿清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進而失去爭奪天下的雄心和實力,最多也就是在京師周邊再擄掠一番,然后撤走。
所以,關鍵人物吳三桂就算不投降李自成,只要他不在關鍵時刻去向多爾袞借兵,滿清想統一天下也不可能!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