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統治宣告結束。
隨著大清朝的滅亡,皇后嬪妃們的去向也就成了許多人關注的事。
溥儀并沒有很多的嬪妃,一生共結婚五次,封皇后一人,貴妃一人,貴人兩人。
皇后:郭布羅·婉容(1906年-1946年),旗籍滿洲正白旗(達斡爾族)。民國十一年(1922年),她17歲跟溥儀結婚,為皇后。父親榮源為內務府大臣。起初夫妻關系尚好,溥儀在婉容與文繡中明顯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儀曾表現對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時期文繡出走后,溥儀遷怒婉容,婉容開始遭到溥儀冷落,染上鴉片煙癮,滿洲國時期婉容并不愿去東北,卻被日本關東軍強行帶去,常年的精神壓迫最終導致發瘋。1945年8月,蘇聯在「八月風暴」行動中迅速攻占滿洲,婉容在11日隨宮廷人員自新京撤至通化大栗子溝,后被占領當地的共產黨游擊隊俘虜。1946年死于吉林省延吉的監獄里,葬地不明。經其弟郭布羅·潤麒同意,于2006年10月23日招魂與溥儀合葬于河北省清西陵外的清獻陵,謚號孝恪愍皇后。
淑妃:額爾德特·文繡(1909年-1953年),旗籍滿洲鑲黃旗(蒙古族)。民國十一年(1922年),以照片入選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宮,以便大婚時跪迎皇后。初期,與溥儀感情尚好。1924年被逐出宮之際,袖藏利剪,自盡殉清,未果。反對溥儀投靠日本人,加之后妃爭寵,與溥儀感情疏離,齟齬不斷。1931年8月,伺機脫出天津,登報公開表示與溥儀失婚,「刀妃革命」一時間成為天字號新聞。10月,正式宣告與溥儀失婚。1932年,任教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學,后因不堪忍受騷擾辭職,過隱居生活。「七七事變」后,堅辭拒絕日偽的威逼利誘,大節不虧。為了生活,以糊紙盒、上街叫賣香煙為生,飽嘗了人世間的饑寒困苦。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經過友人介紹,在華北日報社當上了報紙校對員。1947年夏,與國民黨少校軍官劉振東結婚。一年后,因時局動蕩,劉退役,靠租平板車生活。解放后,劉振東成為一名環衛工人。1953年,文繡因病去世,終年44歲,一生未育有子女。當時只有劉振東守在身旁。事后,由劉振東所在清潔隊幫助釘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北京安定門外的公義墓地里。
祥貴人: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滿族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并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溥儀封她為祥貴人,當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譚玉齡入宮后與溥儀的關系很好,深受寵愛,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譚玉齡聰明能干,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后,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關于譚玉齡的死,至今還是個謎。2002年愛新覺羅家族后人為其上謚號,曰明賢皇貴妃。
福貴人: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李玉琴生于長春市一戶普通人家,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考入偽滿新京南嶺女子優級學校。第二年,年僅15歲的李玉琴被選入滿洲國的「皇宮」中,并被滿洲國「皇帝」溥儀封為「福貴人」,這是溥儀的第四位妻子。1945年8月,李玉琴隨溥儀出逃到通化臨江縣大栗子溝,後來兩人失散。1946年6月,李玉琴落腳于滿清皇族溥修在天津的家中,直到1953年回到長春娘家,繼續尋找溥儀下落。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教育、幫助下,李玉琴擺脫封建家庭的控制,開始參加社會活動。1956年,李玉琴被安排在長春市圖書館工作。1955年夏,李玉琴前往撫順戰犯管理所見到了分別10年的溥儀,1957年5月與溥儀失婚。1958年5月,當時已經成為長春市圖書館干部的李玉琴與吉林省廣播電台工程師黃毓庚先生結婚。婚后,兩人育有一子黃煥新。2001年4月24日,李玉琴因肝硬化在長春病逝,享年73歲。
李淑賢(1925年-1997年),漢族。1962年,37歲的李淑賢跟55歲的溥儀經人介紹認識,她那時還是一名小護士。在這之前,李淑賢有過兩次婚姻。溥儀那時很想再婚,于是,兩人結成姻緣。兩人婚后恩愛有加,彼此呵護。溥儀和李淑賢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5年。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腎癌而逝世。溥儀逝世時,正處于「文革」期間,李淑賢在周總理和政協的關懷下,生活一直很好。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因肺癌逝世,享年72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