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皇位的傳承往往充滿詭譎與殘酷。許多皇子在殿試未通過前便被殺害,太子也常在父皇猜忌中被廢黜甚至喪命。
然而在276年的統治歷史里,明朝的皇位傳承卻是異數。雖歷經多次政權更迭,明朝僅有一位太子被廢,大多數太子都得以順利登基。究其原因,不僅在于皇權受文官制約,更與皇室內部的感情糾葛息息相關。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冊立長子朱標為皇太子。這在明初確認嫡長子繼承制的大背景下并不意外。然而實際上,朱標的出身并不被看好。
其生母馬皇后原是農家女,無知識教養,朱元璋對她頗為不滿。朱標出生后不久,馬氏便被廢黜。幼小的朱標成為無母過繼子,受盡冷落。若非眾臣極力維護嫡長子地位,朱標恐怕早已被廢。
幸而朱標聰穎好學,漸漸獲得朱元璋寵愛。朱元璋常召他講學,甚至傳授他治國之道。朱標得父皇知遇,成為少數能隨意進宮覲見的皇子。
他也盡心照料皇太后的生活起居。朱元璋對兒子漸漸放心,開始讓他參政。朱標得以監國,「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許多大事都需請示太子。
朱標麾下還有親信數百人。他們或在朝廷任官,或外出巡察。朱標通過這些心腹掌握朝政動向,甚至可監視文武百官。
因此當朱元璋晚年越發獨斷,大肆誅殺功臣時,朱標成為百官的靠山。朝野上下都看他為明君,盼他早登大寶。
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未及父皇而終。然他蓄勢待發的政治實力,讓朱元璋無比忌憚,也讓他成為明朝第一個兼具威望與勢力的太子。
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廢黜后,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他起初打算傳位給次子朱高煦。朱高煦英勇善戰,曾跟隨父親北伐有功。
朱棣更看重這般兒子。然而群臣極力反對廢長立幼,朱棣只得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熾性格恬淡,無軍國手腕,朱棣對他頗為不滿。朱高煦被留在京城,不斷向父皇進讒,想廢黜兄長。
明成祖左右為難,遲遲未決。直到朱高熾誕下皇孫朱瞻基,朱棣才做出決定。他寵愛這位聰明乖巧的皇孫,亦看中朱高熾對皇太后的孝順,遂正式確立其太子之位。
此后每當朱棣出征,朱高熾便以太子監國。他處理政事謹慎,深得百官擁戴。朱棣也逐漸放心,只是回朝后仍設法削減其權力。然朱高熾沉穩內斂,從不與父親爭權。朱棣亦難忘當年立嫡的初衷,對兒子還是存有真情。
有一次,朱高熾突發高燒,生命垂危。朱棣日夜守在他床前,眼淚不斷。大夫竭力醫治,朱高熾才緩過來。
朱棣喜極而泣,立即親自為他診脈,叮囑他多調養。朱高熾終得以康復。朱棣這才放下心頭大石,不再提廢太子之事。
正統十三年,蒙古瓦剌軍隊突襲明英宗北伐大營,君主戰敗被俘。京城大亂,英宗的叔父也是監國的郕王朱祁鎮急忙帶領兩位皇子南逃。
一路上,郕王與年僅兩歲的皇長孫朱見深風餐露宿, 同甘共苦。見深乖巧聽話,郕王也疼愛他如骨肉親子。
不久,郕王在文武百官擁戴下登基,是為景帝。他以皇叔之尊,立朱見深為太子,以示正統。然而景帝渴望獨攬大權,終想廢黜這個當初立下的條件。
在寵妃慫恿下,景帝改立自己的親生兒子為太子。朱見深成為第一個被廢的明代太子。
五年后,明英宗在也先幫助下奪回皇位,郕帝復為郕王。英宗恢復郕王之前官爵,卻不再立其子為帝儲。
11歲的朱見深重新被立為太子。經此劫難,父子兩人之間牽絆更深。每每想起當年逃亡過程中的種種艱辛,英宗對朱見深那份責任與愛護便油然而生。
英宗在位后期,因戀寵陳淑妃,漸有廢黜朱見深的打算。深知父親心思的朱見深悲痛欲絕,英宗看在眼里,也不忍做出此舉。
一次,君臣出獵,英宗讓朱見深騎馬領先。朱見深馬術不佳,在樹林里迷了路。英宗四處張望不見兒子,焦急異常。過了好一會兒,朱見深才磕磕絆絆地走出來。英宗見了,暗自慶幸,之后再無廢太子的想法。
憲宗朱見深繼位后,先后有13位皇子,但多不幸早夭。直到成化十三年,后宮才再誕下龍子。這就是未來的孝宗朱祐樘。
憲宗對這個久違的皇子喜愛備至,立他為皇太子時已經六歲。朱祐樘聰慧懂事,深得憲宗寵愛。然而,興獻王朱祐杬也是英明有為,憲宗對他也極為喜歡。
朝臣建議憲宗立興王之子為嗣,廢黜嫡長孫朱祐樘。憲宗猶豫再三,終難忍舍棄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一次,朱祐樘得了風寒,病的危重。
憲宗日夜守在床前,眼淚止不住涌。大夫奮力診治,才救活了朱祐樘。朱祐樘康復后,憲宗喜形于色,再不提廢太子之事。
又一次,六歲的朱祐樘在宮中玩耍,不慎被太監刺傷手指流血。憲宗聞訊大怒,立即趕來查看。看到兒子疼痛的樣子,他心如刀割。
自此憲宗命令加強對太子的保護,日常起居更為小心。朱祐樘受傷的那一指最后留下了疤痕。每每看到它,憲宗都會想起兒子幼小的身影,對他那份愛護便油然而生。
萬歷帝有幸娶到才人王皇后,二人的長子朱常洛聰明俊秀。然而,萬歷更愛寵幸的是生下第三子的鄭貴妃。
他有意廢長立幼,引發了轟動一時的「國本之爭」。在太后和群臣堅持下,萬歷不得不立朱常洛為儲君。但心結難解。
朱常洛明白父親的冷落,處處對他避讓。他不與兄弟爭寵,對父皇盡心盡力侍奉。看到兒子的孝順,萬歷心中也不免柔軟。
每每朱常洛生病,萬歷總是憂心忡忡。有幾次,萬歷甚至親自為兒子把脈,細細囑咐太醫治療。
朱常洛20歲那年患了場大病,萬歷整夜守在床前。朱常洛奇跡般活了下來,萬歷欣喜若狂,對他亦多了幾分真心疼愛。
此后萬歷雖仍有廢立之心,但每想到兒子那病中的虛弱樣子,終究舍不得下決心。朱常洛得以穩居東宮,最后登上大寶,成為光宗。
明朝太子之所以能保住地位,固然有制度保障,亦有文官制衡,但最關鍵是皇帝那份難以割舍的愛。文官勢力強大,皇帝仍可置之不理。
然而對骨肉之親,哪能因為猜忌就狠下心來。明代許多太子在危難時刻激發父皇的愛憐之情,方得以保全性命與地位。
皇權絕對,君臣糾葛,種種宮廷陰謀,終究抵不過父子天倫。這才是明朝太子之位從一而終穩固的真正所在。